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代乡村中学思政课建设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李彩华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引言

思想政治课在新时代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对乡村中学而言,它既是传授政治知识的课堂,也是了解社会、理解国家、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所进步,但仍存在吸引力不足、优质资源缺乏、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让更多学生受益,应深入分析现状,针对问题有效改进,推动农村中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乡村中学思政课建设现状

(一)课堂吸引力不足

大部分乡村中学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学生更多是被动式地学习,与教师的交互较少。部分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联系。这种方法看似能够覆盖知识点,但却能使学生产生疲倦、厌学等不良情绪,甚至还会出现将思想政治课当成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的情况。没有鲜活的事例和实践等加以配合,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让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也就无法很好

地吸引学生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 1 展示了当前农村中学思政课堂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中可见课堂吸引力不足的根源所在。

图 1 乡村中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二)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农村学校评价乡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以学期结束时的统一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评判依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组织中表现、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表现,导致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更不可能形成行动上的认识与落实。

二、新时代乡村中学思政课建设改革的对策

(一)多途径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

在提高乡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魅力方面,首先,在教学手段上,我们要改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以“探究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上“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时,可以以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家乡“英雄故事”的事迹进行搜集,然后以 PPT 或短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内容“乡土化”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以及互联网素材等,如播放一些有关主题的小短片或者是场景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些政治概念,这些概念比较抽象,有时候也难以理解。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辩论赛以及角色扮演的形式,如让本班学生以“乡土青年代表”的身份到“座谈会上”,提出对家乡建设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见表 1)。要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的良好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敢于发言,增强课堂上参与感以及责任感。

表 1 提升课堂吸引力的教学策略

(二)综合性考评,改革评价方式

考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思想素质,需要综合评价。如在关于“诚实守信和社会责任感”这个主题授课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校园的誓词宣讲活动,视频可作为课堂作业,列入课堂的平时成绩。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设立“课堂之星”评选,如哪个学生经常举手发问,哪个学生经常提有建设性的意见等等。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实践,如去敬老院,参与农村环保等,写出相关感受体会等,作为过程成绩。教师可制定一个“发展档案包”,记载学生在课堂、实践、艺术、能力表现等方面的发展和成绩(见表 2)。以上改革既能激励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和社会活动,也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

表 2 多元化评价方式示例

结语:新时期乡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发展和革新不但要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水平,更涉及到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要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合理地使用教育经费,并做好教育考评工作,关键在于让课程知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社会责任感。这需要国家部门、高校、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要形成合力,乡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会焕发新的生机,为未来高素质、有技能、有担当的社会成员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德辉,贺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15(1):23-26.

[2] 陈思羽,姚黎英.新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 2024(12):135-137.

[3] 杨娟霞 张靖.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 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