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李雪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本研究着眼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现存的理论与实践脱钩、教学模式守旧等症结,开创性地提出“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深入剖析该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实践成果,旨在为提升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方案,助力培育具备扎实写作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迈向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高职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为产业输送契合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写作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基于课程教学单向讲授模式,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理论实践割裂,单一考核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职场写作能力。为打破这一困境,推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创新,现推出“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各要素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构建起囊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结合真实的职业场景,将抽象的写作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写作实践。例如,在讲解商务文书时,教师引入企业真实的商务合同、营销策划书等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其结构、语言特色及写作规范,随后设置模拟商务合作场景,让学生依据实际需求撰写相应文书。促使学生实现从知识接受到技能应用的转变。
(二)线上线下融通
基于互联网技术,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提供微课、案例库等资源,供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线下聚焦师生互动与实践,教师针对线上学习难点精讲,组织写作实训。如课前学生线上学习并测试,课中教师依测试结果开展小组写作教学,课后线上提交作业,教师反馈指导,形成学习闭环。
(三)技能培育与价值塑造并行
技能培育与价值塑造并行注重在提升学生应用写作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让应用文写作课程成为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的载体。教学中,教师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的写作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与写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例如,在讲解调查报告写作时,引入企业案例,让学生体悟诚信、责任等职业素养在文书写作中的体现;布置写作任务时,强调严谨、规范的写作态度,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价值塑造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重构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体系。通过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对不同岗位应用文写作的需求,梳理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写作类型与技能要求,据此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市场营销岗位,重点讲授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书、广告文案等文书写作;针对行政管理岗位,强化公文文书的教学。同时,将企业最新的工作流程、行业规范与写作标准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五)校企师资联动
校企师资联动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学校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经验并引入真实案例教学;同时聘请企业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如企业文案策划者参与教学,分享实战技巧,校企双方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材,设计实践项目,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三、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重构课程标准
基于“五融合”理念,重构应用写作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教学目标兼顾写作技能与职业素养;教学内容按岗位任务模块化设计,融入企业实例;教学采用混合式、项目式等多元方法;教学评价结合过程与终结、教师与学生互评。例如,课程标准规定学生需在模拟企业项目中,独立完成不少于5种类型应用文的撰写,并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确保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契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法:将课程内容拆解为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如“企业品牌推广文案策划”“校园活动方案设计”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文书撰写、成果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锻炼团队协作、沟通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广泛收集真实应用文案例,包括优秀范例与问题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与评价,总结写作规律与注意事项。例如,在讲解合同写作时,展示不同企业的合同范本,让学生分析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察觉潜在风险,进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文书写作规范性。
情境教学法:创设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在高度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如模拟公司年会筹备场景,学生需撰写会议通知、主持词、工作总结报告等;模拟商务谈判场景,学生要完成商务函电、谈判方案等文书。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提高其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写作能力。
(三)建设教学资源
开发线上教学平台:打造功能完备的应用写作课程线上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视频、电子教材、习题库等资源。便于学生依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具备学习进度跟踪、在线测试、智能反馈等功能,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例如,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平台可自动批改并生成详尽的错误分析报告,助力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编写特色教材: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契合“五融合”教学理念的特色教材。教材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实践操作”的编写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任务有机结合,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案例分析”“技能训练”“拓展阅读”等板块,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
(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线上学习记录等;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通过期末考试、项目成果展示、综合写作任务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其中教师评价侧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自评互评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与交流,企业评价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适应能力。
六、结论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改革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通过“五融合”模式联动,以及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与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深化了校企合作。未来需持续优化“五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培育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凤蕊.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10):153-155.
[2]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4).
课题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创新工作委员会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4X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