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个案
谢玲莉 谢巧庆 司徒妙琼 李容丹
广东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100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胃肠道急症[1],尤其好发于早产儿,特别是超低体重儿 [2],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屏障功能脆弱,喂养不耐受风险高,极易因肠道缺血、感染、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诱发 NEC[3]。患儿常表现为腹胀、胃潴留、呕吐、便血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病情进展迅猛,可迅速导致肠坏死、穿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护理 VLBWI 合并 NEC 的患儿极具挑战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监护、敏锐的病情观察、及时的干预措施以及精细的生命支持与营养管理,是 NICU 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报道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个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女,因“胎龄 30+1 周,呼吸困难 37 分钟”入院,系 G6P5,剖宫产娩出,Apgar 评分 1 分钟 8 分(肤色、呼吸各扣 1 分),5 分钟、10 分钟均 9 分(呼吸扣 1 分)。家族史:父亲 44 岁,血型不详。母亲 45 岁,血型 O 型 Rh(+) ,GBS 未查。2005 年行“开腹卵巢肿物切除术",2015 年因宫外孕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 2000-01 孕足月顺产 1 男婴,出生体重 3.25Kg ,因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于 2020 年去世;2003-03 孕足月顺产 1女婴,出生体重 3.0kg;2005 年因带环妊娠行人工流产 1 次,2006 年意外怀孕行人工流产 1 次;2015 年宫外孕 1 次。本孕于外院行 IVF 受孕,孕 10+2 周岑溪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示:宫内早孕,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活胎,如孕
周。孕 13+3 周该院行早孕 B 超:宫内妊娠,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活胎,如孕 12+5/13+3/12+5 周,NT1.6/1.9/1.4mm。孕期合并“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子痫前期"。2025-07-23 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其三
胎之大,女,出生体重 0.97kg 。其三胎之二,女,出生体重 0.82kg ,与三胎之大为 MCDA。否认家族中“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G6PD 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病史。分娩情况:G6P5,剖宫产娩出,羊水清。
新生儿情况:入院后予保暖、静卧、补充 VitK1 预防出血,监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立即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 SIMV+PSV 模式辅助通气(初始参数:PIP 20cmH2O, PEEP 6cmH2O,FiO2 40% ,RR 30 次/分,FLOW 12L/min,Ti0.35s),急查血气:PH7.45,PCO229mmHg,PO2 64mmHg,Lac 1.6mmol/L ,HCO3-230mmol/L,BE -3.8mmol/L ,Glu 3.1mmol/L 。予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170mg ,予镇静镇痛,青霉素+头孢他啶防治感染,予加用多巴胺改善循环。
患儿生后 10 天,明显腹胀,并可见肠形,粪便转铁蛋白 (+) ),考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IA 期”,予禁食、胃肠减压,拔除脐静脉,继续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治疗,5 天后腹胀及胃管回抽情况均明显好转,予重新开奶。住院期间合并“临床败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新生儿贫血(中度)、新生儿低钾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输注 20% 人血白蛋白、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补钾、蓝光照射对症等治疗后好转。
体格检查: T:36.5∘C P:143 次/分 R:53 次/分 BP:35/26(29)mmHg 体重 0.95kg(P12) 身长:35cm(P8)头围 26cm(P23) SpO2 93% (T 组合正压通气下)早产儿外貌,反应可,前囟平软,约 1.0cmal.0cm 三凹征(+),呼吸 53 次/分,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湿啰音。心率 143 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 1cm 可及,脾肋下未及,肠鸣音 4 次/分。四肢暖,肌张力正常,CRT 2 秒。胎龄评估:30 周。
辅助检查:头颅超声:(08-01)符合早产儿脑声像图;(07-25、07-29、)左侧侧脑室轻度增宽。腹部超声:肝内占位病变。床边胸片:(07-24)右下肺野内带可疑少许渗出或节段性不张;(08-02)双肺透过度低,未能排除渗出可能,较前增多、肠管积气,未见扩张;(08-04)右下肺野内可疑少许渗出或节段性不张、腹腔肠管肠气少,肠管塌陷未见充气显影。
2 护理
2.1 呼吸支持护理
呼吸道护理:患儿床头抬高 15∘~30∘ ,采取鼻吸位,肩下垫 1~2cm 小毛巾[5],避免呼吸道梗阻应先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清洁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吸痰[6]。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氧疗期间,经常检查装置各连接处是否严密、有无漏气,每小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数,在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的同时,还要尽量降低吸入氧浓度,以避免氧损伤、氧中毒、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湿化器内灭菌注射用水要定时补充,保持在标准刻度线处,以保证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湿润呼吸道,避免鼻黏膜损伤[7]。体位的管理:交替卧位能够对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动力学指标起到积极改善作用, 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每间隔 3h 更换体位一次,患儿因出现左侧的斜头畸形只能采取右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
2.2 营养支持护理
肠道护理:胃肠减压可促进肠道休息,多推荐 NEC 患儿早期胃肠减压[9-10]。胃肠减压:保持减压系统有效和通畅,使用新生儿专用细软胃管,采用双固定法将胃管妥善固定在新生儿脸颊,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尤其是新生儿活动、哭闹或更换衣物尿布后;保持引流通畅,确保引流瓶位置低于患儿胃部水平,利用重力引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适当调节负压引流瓶的压力,间歇性引流比持续性引流更常用,以减少胃粘膜损伤风险[5]。体位管理:俯卧位能使腹压增大,有利于刺激肠蠕动,排出胎粪及积气。头部抬高 15°倾斜式俯卧位时,可使水平的胃下垂,由于重力作用利于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同时也有利于排出吸入胃内的空气,使呕吐的发生率降低[11]。给患儿实施间断俯卧位,集中操作在喂奶或换尿片时进行,保证患儿俯卧位时屈曲、轴线和功能位预防畸形,促进发育。促进经口喂养的护理:运用特异性高的 NOMAS 评估量表评估患儿口腔运动功能,给予患儿个性化的口腔干预[12]。予加强口腔内舌的运动干预,延长舌部位的按摩。同时喂养时给予口腔支持方法[13]:护士左手托起早产儿的头和颈肩部,同时大拇指向嘴唇方向压紧面颊,右手无名指压紧另一侧面颊,预防溢奶及减少奶液流失;右手 3 根手指固定奶瓶,同时小指压紧下颌口腔底部,帮助稳定下颌、辅助早产儿吞咽。早产儿每 6~8 次连续吞咽后将奶嘴移至嘴唇一角,2~3次呼吸后再开始喂奶。有研究表明[14]:母亲声音则是作为一种安慰性的听觉刺激,以实现更好的经口喂养,跟患儿母亲沟通后将录有母亲声音的播放器放在暖箱内播放给患儿听,注意音量的调节,避免损伤患儿听觉功能。
2.3 预防感染护理措施
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人员的流动,减少,病室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暖箱用含 0.1% 的有效氯擦拭 1 次/d,更换暖箱 1 次/周,更换呼吸机管路 1 次/周,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及时倾倒。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加强手的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患儿禁食期间 每日给予生理盐水或 50%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滋生。加强眼部、脐部、皮肤的护理,每日给予温水擦拭,每次排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臀部,预防红臀的发生。定时按时使用抗生素,确保抗生素使用剂量正确。
3 小结
本案例通过整合呼吸支持、营养管理及感染预防,成功护理 1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做好呼吸支持、营养管理及感染预防的护理,可有效提升超低出生体重儿合并 NEC 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冀湧.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3,50(09):639-642. 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3.09.014
[2]Su Y , Xu RH , Guo LY ,et al. Risk factors for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neon ates:a meta-analysis[J].Front Pediatr, 2023,10:1079894. DOI: 10.3389/fped.2022.10 79894
[3]郝武娟,屠文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7):1358-1360.
[4]Andrews RE,Coe KL.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ultifactorial pathogenesis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the preterm infant[J]. Adv Neonatal Care,2021,21(5):349-35 5.
[5]张玉侠,胡晓静,陈建军.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4-265.
[6]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2020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 22533-542.
[7]黄正玲,张蕖,贾贤芬,等.针对性护理配合气道分级管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09):1670-1676.
[8]连廷廷.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3):92-94.
[9]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2020)[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1145.
[10]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632-639.
[11]夏幸阁,王一飞,赵丽洁,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1,36(06):18-21.
[12]李霞,万兴丽,胡艳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早产儿经口奶瓶喂养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J].军事护理,2022,39(09):70-73.
[13]崔慧敏,孙彩霞,李胜玲.早产儿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2):1893-1898.
[14]李丽端,郭春玲,林春燕,等.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重力喂养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4,16(06):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