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船舶修理设备部件代用技术状态管理的思考
于霖 贾智棋
116041 海装某军事代表局 辽宁 大连
摘要:介绍了某船厂船舶修理设备部件代用技术状态管理流程,基于技术状态管理要求,分析了目前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船舶修理 部件代用 技术状态管理
引言
技术状态管理过程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过程,因涉及产品质量评价基准,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规范性显著影响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尤其是处于同一时期并存多种技术状态的环境。在船舶修理过程中,如何落实技术状态管理是有效提高船舶修理质量的关键。现阶段,伴随科技发展,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显著加快,普遍存在老旧故障设备部分电气零部件停产等,导致故障零部件没有原型号零部件使用,需更换新型号的零部件,同时,在原研制单位因设备停产等原因无法继续管理技术状态情况下,如何对此种情况进行技术状态管理是总承修单位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结合某船舶修理厂目前对此类情况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方式,分析现有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此类状况管理模式进行思考,给出了类似情况技术状态管理的方式方法。
1老旧设备修理技术状态管理方式
1.1现有的管理流程简介
以某船舶修理厂为例,在船舶修理过程中原则上不能随意变更装备技术状态,应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在某设备修理过程中,若原设备生产单位停止服务,且用于修理的器材无法筹措,针对此类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进行技术状态控制活动,是按照器材代用程序进行,主要流程如下:
一般件发生代用时,主管工艺员应对代用和被代用本身性能的改变及对相邻构件、设备在强度、腐蚀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计算或性能对比论证。当满足原技术要求,由车间主管工艺员提出,车间技术副主任确认,技术中心工艺管理师签署同意代用意见,并经技术中心领导审核、主管厂领导批准、顾客认可后方可允许代用。关键件、重要件或价格昂贵的材料、设备的代用,应由主管工艺员进行校核计算或经试验验证。当满足原技术要求,由车间主管工艺员提出,车间技术副主任确认,技术中心工艺管理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评审,评审后签署代用意见,经技术中心领导审核、主管厂领导批准、顾客认可后方可实施代用。当合同或技术协议中对材料、设备代用有规定时,应按合同规定执行。审批生效的《材料、设备代用通知单》,船舶修理工程的应由申请单位登记、归档。
1.2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说技术状态管理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状态管理策划与监督、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验证与审核。器材代用属于技术状态控制的一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器材代用必须在技术状态控制的框架内进行,只有符合技术状态控制的器材代用才能实施,从某船厂的器材代用程序可以发现,基本符合技术状态控制的程序,但从技术状态管理角度去看,缺少了其他管理活动。这样会造成缺乏系统性、追溯性不足、变更管理不完善、配置不清晰、沟通不畅、风险增加、效率底下等问题。仅进行技术状态控制无法满足复杂项目的需求,技术状态管理是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一致性和质量的关键。
2老旧设备修理技术状态管理方法分析
船舶修理厂对此类状况实施技术状态管理与其它行业存在一定区别,从工程实际角度考虑,采取全流程的技术状态管理存在天然不足,主要原因有:1.船舶修理厂不是船舶设计单位和使用单位,对原船舶技术状态了解不足,无法全过程管理;2.在合同没有要求时,对技术状态管理的动力不足,故障修理完成即可;3.成本较高,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成本是不可忽略的,在船舶修理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无法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面对这种情况可对技术状态管理分不同对象区别策划,针对有设计单位或顾客管理的船舶,按照相关方要求进行管理,针对无要求的管理,可以考虑在策划阶段就对相关过程进行梳理,在标识、控制、记录和审核等技术状态核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的方式。
2.1控制类型分析
技术状态控制是指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对提出的技术状态更改申请、偏离许可申请和让步申请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活动。根据定义可以知技术状态控制分为3种方式,分别是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具体分别是技术状态更改: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对批准的技术状态所做的修改;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对偏离原规定的许可;让步:产品实现过程中或实现后,对使用或者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更换原器件型号按照相关标准来划分应属于技术状态更改,一般属于2类技术状态更改。
2.2控制主体分析
技术状态控制应由相关技术责任单位完成,船舶修理过程中,总体技术责任单位是总承修厂,设备技术责任单位通常为设备原生产设计单位,但面对老旧设备时,原生产单位可能已经倒闭,或者该产品停产,导致原生产单位无法继续开展技术状态控制,此时总承修单位作为总体技术责任单位就成为技术状态控制的唯一选择。这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总承修厂作为技术状态控制单位仅能控制在本厂承修的设备,同型设备在其它船舶使用,不再本厂修理的,无法进行统一的更改。
2.3更改流程及控制方法分析
通常情况下,技术状态更改的主要流程:1.判定需求;2.提交申请;3.评估评审;4.审批决策;5.编制通知.6.实施更改.7.确认完成。本文中所涉及的技术状态更改,是在船舶交付使用后的更改,其更改控制要求通常包括:1.应按规定的文件形式和程序获得船舶修理甲方批准,并建立台账、开展分类管理;2.船舶承修单位和使用方分别建立单独技术状态档案;3.对于修理单位自行研制的自制件等,应开展试验验证;4.临时性的更改,在更改完成后应恢复原有状态;5.按规定实施的更改,应在更改完成后,其他的产品统一成批次升级更改的技术状态。
2.4其他管理的活动过程
技术状态管理和策划阶段,编制修理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包含对产品结构和子产品可能发生变化的策划。技术状态标识应对技术状态更改后重新标识。技术状态记实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更改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状况。技术状态验证与审核应按需开展技术状态验证。
结语
对于老旧船舶修理承修单位来说,开展技术状态管理有助于确保修理质量,保障设备性能稳定可靠。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修理效率,降低修理成本,还可积累技术数据,为后续修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