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作者

石安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明德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策略。通过分析两者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教学现状,从教材挖掘、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教师素养提升及家校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策略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融入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等,需要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革命传统教育则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将这些内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传统美德时,学生可以了解“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革命历史时,学生可以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爱国情怀。

(二) 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这两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学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 促进知行合一,提高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都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将它们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例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用《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实守信的行为和言语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元素,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学会宽容》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诸多关于宽容的名言与故事闪耀着智慧光芒,为《学会宽容》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宽则得众”出自《论语·阳货》,教师讲解时先阐释其意,让学生明晰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再引导结合生活思考如何以宽容赢得好感信任。“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出自孟郊《赠别崔纯亮》,教师介绍背景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讨论培养胸怀之法。“将相和”“罗威饲犊”等故事,教师声情并茂讲述,引导学生分析意义、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白宽容能维护团结、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为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在学习“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中秋赏月”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圆中秋”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在情境中自由交流、共赏圆月,聊聊自己家乡的中秋习俗,品尝月饼,让学生真正走进中秋佳节,体验到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体验感悟

实践活动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革命精神的伟大。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学能力

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素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积极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和革命历史资料,开阔眼界,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参与中增进感情,共同学习和成长。同时,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结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11):17-19.

[2] 张华. 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23,(05):25-27.

[3] 王强. 德育工作中红色文化的践行策略[J]. 学校德育研究, 2021,(06):12-14.

注:本文是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412009)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