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数智化实践路径研究
栾德彪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引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向。《设计思维》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关键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借助数智化手段,是提升课程育人价值的新探索。研究目标导向的数智化实践路径具有现实紧迫性与重要意义。
1. 目标导向的《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概述
1.1 课程思政目标内涵
《设计思维》课程思政的目标内涵丰富多样,与中国的教育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紧密相连。从知识传授层面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如理解用户需求调研、创意构思、原型制作和测试等环节,还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创新精神,创新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与国家鼓励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政策导向相契合。在设计思维的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弱势群体的需求、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当学生进行设计项目时,应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善社会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体现了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2 目标导向的重要性
目标导向在《设计思维》课程思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犹如灯塔,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指引方向。一方面,目标导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设计思维》课程中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与设计思维知识有机融合,避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例如,在讲解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时,可以引入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概念,使学生明白设计不仅要考虑商业利益和功能需求,还要符合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另一方面,目标导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当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课程思政的目标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例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目标,在设计实践项目中,要求学生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如准确地标注设计来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设计思维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 《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数智化实践的必要性
2.1 数智化教学趋势
在当今中国,数智化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融入教育领域。数智化教学为《设计思维》课程思政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教学资源方面,数智化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国内外丰富的设计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涵盖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问题和设计理念,教师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如中国一些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乡村生活的设计项目,展现了科技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在教学手段上,数智化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计场景,增强对设计思维的理解。例如,在建筑设计思维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古代建筑的内部结构,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同时进行思政教育。
2.2 思政融入需求
思政融入《设计思维》课程有着迫切的需求。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重要目标。《设计思维》作为一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设计思维可以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去运用设计思维。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关注产品的环保性、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公平性等。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设计思维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设计成果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3. 目标导向的《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数智化实践路径
3.1 教学内容数智化设计
教学内容的数智化设计是实现《设计思维》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将数智化元素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到设计思维的基础知识体系中。例如,在讲解设计思维中的用户调研方法时,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案例。通过分析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同时强调数据隐私保护的思政理念,让学生明白在获取和使用数据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隐私。其次,要利用数智化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可以将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伟大成就,如 5G 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将这些成就与设计思维联系起来,如5G 技术如何为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智化成果进行有意义的设计。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数字伦理相关的思政内容。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字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如算法歧视、人工智能的社会责任等。在设计思维课程中讲解这些内容,让学生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能够遵循正确的数字伦理规范,设计出符合人类利益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2 教学方法数智化应用
教学方法的数智化应用是提高《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手段。其一,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发布设计任务、学习资料等,学生可以提交作业、提问和参与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例如,在设计思维的创意构思阶段,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组织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在线上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思考创意的社会价值,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等。其二,运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进行沉浸式教学。在《设计思维》课程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设计场景。例如,在城市规划设计思维课程中,利用 VR 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未来城市的虚拟环境中,感受不同设计方案对城市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从而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思政教育。其三,采用智能辅导系统辅助教学。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在思政教育方面,它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如对某一思政概念的理解程度,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料或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思维的学习中。
结束语:目标导向的《设计思维》课程思政数智化实践路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明确目标、运用数智化手段,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的开展。未来需持续优化实践路径,深化数智化应用,提升课程思政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迪,薛萌,李鹏.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数智化改革与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5,(06):13-15.
[2]毛春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数智化[J].新湘评论,2024,(16):47.
[3]王健,朱文凤,陆阳.高校课程思政的数智化教学创新与改革路径[J].文教资 料,2023,(18):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