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的策略

作者

杨凤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幼儿园 236000

引言: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意识和习惯的关键阶段,互助合作意识对儿童成长尤为重要。游戏作为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其互助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探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的策略,能为儿童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1.游戏活动对儿童互助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1 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情境的平台。在游戏中,儿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同伴关系、竞争关系等。这种模拟社会情境有助于儿童理解社会规则、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方式。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儿童逐渐明白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会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小伙伴相处。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可能扮演医生、病人、家长、老师等不同角色。扮演医生的儿童需要了解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要与扮演病人的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询问病情,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这一过程中,儿童学会了关心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角色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游戏中的互动还能让儿童学会分享、协商、妥协等社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儿童在游戏里的经验积累会逐渐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使他们在真正的社会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得体、自信,更有能力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1.2 提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必须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互动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儿童可能会说“我觉得这里可以搭一个高塔”,这是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他们也会用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方式来传递信息,如指向某个积木块,表示想要使用它。通过这些互动,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和情感。而且,儿童在游戏中还会遇到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如意见不合、被拒绝等。当意见不合时,儿童需要学会如何说服对方或者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当被拒绝时,儿童要学会如何应对这种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寻找新的交往方式。这些经历有助于儿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从容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2.游戏活动中培养互助合作意识的规则设定

2.1 明确合作目标

明确的合作目标是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的关键。当儿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游戏中的共同目标时,他们更有可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并相互协作。例如,在接力赛跑游戏中,每个小组的目标就是比其他小组更快地完成接力。这个明确的目标会让小组内的儿童意识到,只有每个成员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并且顺利地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成员,整个小组才有机会获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跑第一棒的儿童可能会努力争取一个好的起跑,为后面的队友创造优势;跑中间棒的儿童则会尽力保持速度并准确地交接棒;跑最后一棒的儿童更是肩负着冲刺夺冠的重任。每个儿童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对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性,这就促使他们相互配合、互相鼓励。如果没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儿童在游戏中可能会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的表现,而忽视了团队的整体利益,这样就难以培养互助合作意识。

2.2 强调团队奖励

强调团队奖励在游戏活动中对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当游戏的奖励是基于团队的表现而不是个人表现时,儿童会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成果。例如,在一个小组拼图比赛中,如果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那么整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份奖品,如小贴纸或者小玩具。这种团队奖励机制会促使儿童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拼图。他们会意识到,只有当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赢得奖励。

一个儿童可能擅长寻找拼图的边缘部分,他就会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并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发现;另一个儿童可能对颜色和图案比较敏感,他就会在拼图的过程中提供关于颜色匹配和图案衔接的建议。相比之下,如果奖励只针对个人表现,儿童可能会为了争夺个人奖励而忽视团队合作,甚至可能出现相互竞争、阻碍对方的行为,这不利于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

2.3 规范成员行为

规范成员行为是游戏活动中确保儿童能够有效培养互助合作意识的重要规则设定。在游戏中,每个成员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和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助合作。例如,在集体跳绳游戏中,有跳绳的规则,如按照一定的顺序跳绳、不能插队等。这些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并且让游戏有序地进行。当一个儿童遵守这些规则时,他不仅是在尊重游戏本身,也是在尊重其他小伙伴的权益。同时,这也为其他儿童树立了榜样,促进整个团队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如果有儿童违反规则,如插队跳绳,这不仅会破坏游戏的公平性,还会引发其他儿童的不满和矛盾,不利于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

3.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引导策略

3.1 适时介入指导

适时介入指导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的重要策略。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对游戏规则的不理解等。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游戏进展,在恰当的时候介入指导。例如,在小组合作搭建城堡的游戏中,儿童可能会因为对城堡的设计理念不同而产生争执。一方想要建造一个高大雄伟的城堡,另一方则更倾向于建造一个精致小巧的城堡。这时,如果教师发现儿童之间的争执已经影响到了游戏的继续进行,就需要适时介入。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沟通,让他们各自阐述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起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建造一个既高大又精致的城堡,一部分区域高大雄伟,另一部分区域精致小巧。如果教师介入过早,可能会剥夺儿童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影响他们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介入过晚,可能会让矛盾升级,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儿童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

3.2 鼓励积极互动

鼓励积极互动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儿童培养互助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儿童在游戏中与同伴进行更多的积极互动。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当教师看到儿童之间有精彩的对话和互动时,如一个儿童扮演商店老板热情地向另一个扮演顾客的儿童介绍商品,顾客儿童也礼貌地询问商品价格、功能等,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你们的表演真的很棒,这样的对话就像真正的商店交易一样,而且你们互相交流得非常好”。这种积极的反馈会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互动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从而更加愿意在游戏中与同伴进行互动。

结束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儿童互助合作意识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通过科学选择游戏类型、合理设定规则以及教师有效引导等策略,能让儿童在游戏中切实增强互助合作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陆怡.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与日常生活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55-157.

[2] 夏宝雯. 刍议“ 生活教育” 理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实践[J]. 试题与研究,2023(36):128-130.

本文系 2024 年度阜阳市颍州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友善行为养成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JK242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