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PDCA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

作者

庄白慧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丹阳 21230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胸痛、胸闷,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持续时间一般大于30 分钟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剧烈的胸痛可引起大汗、心慌、恶心、呕吐、头晕等,胸痛的部位多数在胸骨后,疼痛可向后背、左上肢、颈部放射,病情特别严重的可以引起晕厥甚至猝死[1]。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进行尽早、及时的针对性抢救治疗,其中救治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 2024 年1 月至 12 月于我院急诊科急救救治的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就探讨在其抢救过程中运用PDCA 循环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24 年1 月至 12 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0 例。按照奇偶数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 35 例,男性、女性各有 17 例、18 例,年龄 35\~72( 53.56±4.37 )岁。研究组 35 例中男性、女性各有 18 例、17 例,年龄 35\~71( 53.25±4.19 )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治疗等。研究组开展 PDCA 循环管理,具体如下:1、计划(P),首先建立 PDCA循环管理小组,以急诊科主任医生、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等为主,召开小组研讨会,根据以往临床急救经验,共同讨论分析急诊时间的有关因素,找出各节点的问题所在,并分析讨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最后制定急诊临床路径计划,护理人员根据计划施护。2、实施(D),制定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落实急诊分诊、综合会诊等管理办法,具体措施有下,接到急救电话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急救器械、药品等,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指导有关的急救措施。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给予面罩吸氧,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转运中进行心电实时监控,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向急诊科抢救医生报告患者实际病情,让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入院后做好交接工作,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同时配合医生进行系列的抢救工作,并指导患者家属办理手续等。3、检查(C),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急诊科管理以及工作状况进行检查,找出管理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纠正。4、处理(A),定期组织研讨会,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以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将其补充至下个PDCA 循环管理中,以达到缩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比较,包括心内科会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以及入导管室时间。(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 指数)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处理数据,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内科会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以及入导管室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指标比较( x±s ,mi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BI 指数对比不具差异性,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均分别优于对照组, P<0.05 见下表 2 。

表 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广泛,中老年、有冠心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疾病、吸烟、长期熬夜、职场高压力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已成为现今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难题之一[2]。急性心梗的抢救越早越好,因心梗后血管完全堵塞,则血管远端所供应的心肌开始进入坏死进程,时间越长其坏死心肌细胞越多,对后期心功能影响越大,预后越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越短,对心肌的存活保护越好[3]。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护理管理措施,缩短患者的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尽可能的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内科会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以及入导管室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均分别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 PDCA 循环管理可有效的缩短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改善预后。究其原因在 PDCA 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模式,在循环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然后在下个循环中进行完善,进而借助循环阶梯的上升模式来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4,5]。

综上所述,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运用 PDCA 循环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患者急救争取足够的时间,进而改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莉苑,曾淑莲,周卫霞.PDCA 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J].家庭保健, 2021, 000(012):45-46.

[2]张羽松,王学胜,胡江飞,龚福汉.PDCA 循环在缩短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6):72-75.

[3]冯妙林,谭彩霞.PDCA 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4):48-51.

[4]韦艳春,何林炎,韦荣庆.PDCA 循环干预在 AMI 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137-139.

[5]张丽丽,王丹.PDCA 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7):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