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张丛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 410004
引言
在当今法治社会,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内容,我们作为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活动缺乏等,影响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法治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例如,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如果具备法治意识,就不会参与校园欺凌等违法行为,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成为合格的公民。比如,在就业、创业等方面,都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三)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治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我们作为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具有法治素养的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预防犯罪》这一课时,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犯罪的概念、特征和刑罚等知识,学生被动地听,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实践活动缺乏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很少开展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很少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学生无法直观地了解司法程序,难以真正理解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三)评价方式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的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没有真正将法治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校园周边商家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引导学生思考商家行为是否合法及如何维权,提升法律理解与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如探讨“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促进合作探究,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思维与协作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
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等角色,按真实程序审理“未成年人盗窃”案例,亲身体验司法审判过程,增强法治意识。定期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了解司法流程,观摩庭审,感受法律威严,并开展交流讨论,分享体会。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法治教育的渠道
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法治教育更生动。例如,讲解《守护生命》时,播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视频,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建立法治教育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发布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提供学习平台,并通过在线答疑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了解其学习情况和需求。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法治教育的合力
定期举办家长法治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深入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提升家长法治素养。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法治行为表现,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推动法治意识在家庭与学校中同步培育。
四、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我们作为教师,自身的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例如,邀请法律专家为教师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等。
(二)完善教学资源
学校应该加大对法治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购买相关的法律书籍、音像资料,建设法治教育活动室等。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为法治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法治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设立“法治教育优秀教师”“法治小标兵”等荣誉称号,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观察、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否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策略实施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问卷调查,对比学生的得分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情况,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二)学生法治行为的改变
观察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比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例如,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是否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结论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家校合作等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要加强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估体系,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成为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张天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探讨[J].智力,2025,(07):196-198.
[2]柯晓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28):21-23.
[3]杨文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探 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