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语言运用“活”起来

作者

廖谊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 517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2022 年11 期温儒敏教授的一篇论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中提到: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明确地把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温教授对语言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做了阐释,这充分显示出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意义且十分紧迫。群文阅读教学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广阔空间,借助多文本的关联阅读以及对比,学生可以感知不一样的语言情境,体会到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突破单一文本的限制,构建起活跃的语言系统,目前小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普遍存在表达僵化以及语言感知能力薄弱等问题,对其语言素养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有着独特价值,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以及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意义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语言交际需求并培养核心素养,当下随着社会交际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环境中的快速信息交流使得学生需要拥有准确且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升学考试对语言表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篇文本教学中存在重记忆而轻应用的倾向,致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差距,迫切需要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1]。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语言运用的困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语言表达模式化和实践应用不足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时候会依赖教材当中的范例以及标准答案,而没能借助群文比较来形成个性化的表达,其语言运用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的倾向,以至于难以适应多样的交际情境。另一方面,群文阅读实践活动被限定在课堂内的简单问答以及课文复述上,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得学生没办法将语言知识有效地迁移到实际运用中,此困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制约了其思维发展以及创造力的提升[2]。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局限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两方面的局限,在认知理解方面,教师对于群文之间的逻辑关联掌握得不够充分,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文本间深层联系时存在局限,导致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上仅仅停留在表层模仿阶段,无法构建起有效的语言认知体系。在实践指导方面,教师在创设语言实践情境时缺乏系统的设计,没能有效地整合多文本资源的优势,这就造成学生的语言训练仅仅流于形式,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教学方法的这些局限性,直接对群文阅读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产生了影响。

三、群文阅读教学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群文阅读互动教学模式,激活学生语言潜能

构建群文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突破传统单一文本教学,依据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借助多维文本展开深度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推动语言能力实现内化与迁移,在群文阅读中,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会形成双向促进的态势,对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升表达能力有帮助[3]。

以小学语文新课程 1+X 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记忆中的年味”这一议题为例,教师挑选了《腊八粥》《花脸》《年味》等文本,在预习的时候引导学生留意不同作者笔下的年味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带着学生去品读各篇章中的年味意象。引导学生对比腊八粥的香甜、花脸的喜庆、年味的温馨等细节描写,感受不一样作者笔下年味的独特韵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的年味记忆”主题交流环节,先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记录自己最难忘的年味场景,接着再进行分组交流,教师巧妙地设置了引导性问题:“那一刻是什么色彩?空气里飘着什么样的味道?耳边回响着谁的声音?”以此来帮助学生调动感官记忆,仔细回味年味细节。随后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年味的色彩”“年味的声音”“年味的味道”等具体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表现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留意捕捉学生精彩的表达,及时给予肯定和示范,帮助学生在对比、借鉴中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二)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路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多维度的文本解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需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剖析意识,促使学生在文本间的对话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借助整合多元文本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引领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提高语言素养。

以小学语文新课程 1+X 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冒险小说的秘密”这一议题为例,教师围绕《奇妙小镇》《蓝色的海豚岛》《尼瑙克山探险》等篇章,设计出层层递进的活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地图,将每个故事发生的空间场景以及关键情节节点标注出来,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把冒险过程中的转折点标注出来。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有悬念性的问题:“这些冒险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他们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以此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教师巧妙地运用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不同作品里的冒险元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投放相关场景图片,以此加深学生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发现冒险小说不仅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蕴含着丰富的成长智慧。

(三)丰富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一方面,需打造有多维度特性的教学资源支持体系,该体系包括优质群文素材库、教学案例库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创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借助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办法,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联动的资源共享平台,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以小学语文新课程 1+X 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围绕《电影快递》《也门撤侨事件》《我和我的祖国》等篇章,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和历史影像结合起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设立“爱国印记”写作工作坊,鼓励学生去采访身边的爱国故事,创作主题征文,借助校园广播站开辟“群文阅读”专栏,定期播读优秀习作。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课堂延伸到实际情境中,同时学校建设数字化群文资源库,积极收集并整理各类优秀教学案例以及学生作品,开发主题单元教学资源包,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展示,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语言运用能力评价体系,持续完善教学策略以及资源保障,最终形成群文阅读教学的长效发展机制。

结语:群文阅读为突破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从单篇文本迈向群文学习的转变,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化要求,还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探究显示,当学生可以在多维文本的对照与融通中感知语言之美、体验表达之趣时,其语言运用能力会出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张美 化. 基于 群文 阅读 发展 的学 生语 文核 心素 养路 径探 索 [J]. 读写算,2025,(17):73-75.

[2]陈思佳.基于群文阅读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J]. 格言(校园版),2025,(15):59-61.

[3]戴金霞.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J].格言(校园版),2025,(1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