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

宿丽丽

身份证:220182198202173741

引言

道路桥隧工程是连接城市与区域的重要纽带,其安全、畅通运行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智能交通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为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提供了新的可能。将道路桥隧工程融入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二者的融合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研究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优化,对于促进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1 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结合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制约着其优势的发挥。

1.1 技术适配性不足

在技术层面,道路桥隧工程的固有特性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要求存在适配问题。道路桥隧工程结构复杂,所处环境多样,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感知设 术等在适应不同地形、气候条件时存在局限。例如,部分监测设备在桥梁的振动环境或隧道的 易出现故障,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同时,道路桥隧工程的建设标准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标准衔接不够紧密,使得二者在数据共享、功能协同上存在障碍。

1.2 管理模式滞后

当前,针对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管理模式较为传统,难以满足智能化管理的需求。管理过程中,对道路桥隧的运行状态监测、维护保养等仍较多依赖人工操作, 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不够深入。各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导致对道路桥隧的实时状态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此外,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影响了智能交通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

1.3 协同机制欠缺

道路桥隧工程涉及建设、运营、养护等多个环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需要各环节、各参与方的协同配合,但目前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建设单位、运营单位、技术提供方等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在技术应用、数据共享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各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难以形成合力,导致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推进缓慢,无法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 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优化路径针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从技术、管理、协同等方面入手,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

2.1 提升技术适配性

提升技术适配性是推动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高效应用的基础。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根据道路桥隧工程的结构特点和环境条件,开发适应不同场景的智能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促进道路桥隧工程建设标准与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的衔接,实现数据格式、接口等的统一,为数据共享和功能协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技术集成,将感知、传输、处理等技术有机整合,形成适应道路桥隧工程的智能交通应用技术体系。

2.2 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是提升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管理效能的关键。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整合道路桥隧的运行数据、养护信息等,实现对 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和及 各管理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管理

合力。

2.3 健全协同机制

健全协同机制是保障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高效融合的重要支撑。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的衔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平衡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激发各方参与协同的积极性,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推动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顺利推进。

3 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保障措施为确保优化路径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对于推动道路桥隧工程在智 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文件,明确融合应用的发 时配套相应的支持措施。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 术的研发、平台建设以及试点示范项目。此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法权益得到保障,规范市场秩序,为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3.2 强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深度融合的关键。为了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专业人才,高校与企业在教育领域应紧密合作,共同开设结合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交叉学科课程,培育既精通工程知识又熟悉智能交通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此外,通过开展针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智能化管理的挑战。同时,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应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3 推动行业合作

行业合作在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我们可以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模式下,各方可以共享先进技术、研究资源和行业信息,共同面对并解决技术挑战,促进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它应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行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整个道路桥隧工程领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和创新。

结束语

道路桥隧工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是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二者融合应用面临技术适配性不足、管理模式滞后、协同机制欠缺等问题。通过提升技术适配性、创新管理模式、健全协同机制等优化路径,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强化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合作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未来,应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和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应用策略,以实现道路桥隧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的高效协同,为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东胜.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道路施工质量智能评估与管理系统设计[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5, 6 (13):16-18.

[2]孙国良. 智能交通系统在道路、机场与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 运输经理世界, 2024, (31): 58-60.

[3]邱月. 城市道路桥隧连接段交通运行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D]. 长安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