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戴雪婷

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2211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占据着极高的篇幅,其能够推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相互融合,促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空间中脱离,依托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习任务群以多重任务和活动构成,得益于现有教材的单元内容强相关的编排模式,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融合所发挥的绝非仅仅是叠加作用。因此教师依托学习任务群做好大单元教学意义非凡,二者的融合将会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解读教材,构筑任务群基础,指向课程标准

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覆盖多方面,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都是对语文学科效能的直接体现,且每种任务群的具体应用方向各有差异[1]。教师开展的大单元教学应以对教材的解读为前提条件,寻找适用的学习任务群,来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单元页内的单元导语、语文要素等构成内容都应成为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群的重要考量对象,做好精准定位。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选编文体有明显差异,《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和走搭石,为读者呈现出美好田园风光;《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武将廉颇与文官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先,达成和解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依托对比分析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的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为学生介绍中国军民联手采用地道战和敌人勇敢斗争的故事。文本的内涵思想各有差异,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来看,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四篇文章可以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学习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结合所处学段以及教材编排内容,可以对应新课标中有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本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前提为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并逐步提升阅读效率,同步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二、结合内容,彰显任务群特色,完成初步设计

学习任务群由需要学生自行探索、合作交互完成的任务构成,任务的多样性对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目前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如下所示:

按照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若想有效地贯彻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任务设计应该以单元凝练的主题为关键,以此作为初步设计任务的铺垫,多重角度推进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换言之,设计工作要充分衔接文本内容,建立知识和任务的关联,使教学知识能够被有机地融合到多项任务内,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2]。

本单元内容编排、语文要素都指明教学的关键点为“阅读方法”,每位学生的阅读方法各有差异,需要为学生提供彼此间交流共享的机会。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实现“初步学习→高效阅读→集体共享”的递进。由此设计的任务为“速读课文我能行”,此阶段的任务需要由学生结合课前教师提供的资料以及教材编排的交流平台展开重点学习,逐步提高自身对速读的理解并学会如何精炼文本的主体内容。结合单元习作的要求,设计任务为“文字漫画我创作”,链接此前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从凝练文本主体到依托主体完成发散,进而完成创作。

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教师先行在课堂初始阶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而后指导学生通过速读的方式完成对《搭石》《将相和》的初步阅读,期间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标题、开头段和结尾段,以此来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快速阅读;随着活动的推进,继续要求学生完成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战》的阅读,同时教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文字漫画的概念,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组内合作的方式探寻相应的绘制方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两项任务都是主体任务,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群体的需求,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做出细致地分化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契合预期目标。结合内容设计出的任务群可以更好地对应教材编者的思想,文本效用被显著呈现出来,既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还可以奠定不可忽略的支撑。

三、连接目标,做好任务群呈现,提供多重活动

在确定任务以后,结合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做好对任务群的呈现,也就是依托对任务的分化,设计相互对应的多项子任务,即可供学生进行直接探索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强调将语文学科置身到具体的情境内,鼓励学生展开交流表达和实践探究等,全方位地展现语文学科的特色[3]。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目标作为核心指引,结合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开展相互对应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带来更多保障。

本单元教师已经完成对两项任务的设计,分别对应阅读和写作两个方向的目标,由此便可以完成对任务的分化处理,此前的任务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明确后续的学习方向。而多项子任务的设计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引,带有强烈的实践性,根据“速读课文我能行”的任务目标,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子任务:

子任务 1:我与速读的初认识子任务 2:我对方法的深理解子任务 3:我对方法的巧分享

每项任务对应不同的子目标以及情境,具体如下所示:

子任务 1 和子任务 2 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有所差异的是阅读的速度以及效果,经过子任务1 的学习,奠定速读的基础,保证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可以通顺阅读;子任务 2 在子任务 1 的前提条件下适当提高难度,与本单元的目标相互贴合。子任务 3 要求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同时将其传递给班内的其他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文字漫画我创作”的任务里,内容讲解以及实践应用只要2 个课时即可完成,因而在子任务设计方面,可以尝试着从单项活动的三个分支切入,达到逐步深入的效果,如可以为学生准备如下子任务:

子任务 1:初步学习——漫画人物方法子任务 2:读写结合— —漫画老师肖像子任务 3:趣味竞赛——漫画老师猜测

如上图所示,每项子任务都有不同目标,但是整体围绕着“漫画老师”的核心活动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升写作能力。

四、结合课标,完善任务群评价,提供合理反馈

评价作为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回顾任务完成过程中自身的表现,也有助于教师调整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应用。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和教学评价的定位清晰,教师有必要持续完善任务群评价,要从过程性和终结性等多角度着眼,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选择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在提供精准反馈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

如在单元学习任务群全部完成以后,教师便可以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评价,期间评价主体的选择颇为关键,教师与学生均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教师评价的落脚点应该放在每位学生的实际表达。比如在任务 1 当中,教师需要重点观察学生对三项子任务的完成过程,期间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若是问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进行记录,并为学生提供集体讲解,以此来提供科学反馈,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在任务 2 中,教师可以将评价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此前经过任务 1 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如何提炼文本关键信息,如何借助关键信息反推,任务 2 则更多表现为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检验,特别是在“趣味竞赛——漫画老师谁来猜”的子任务内,学生既要完成对同学作品的点评,同时也要说明其写作的优势和缺点,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彼此的认识,发挥出互相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有明显更新,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多层次任务,有效地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可以有效推动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既要做好对教材的挖掘和目标的审视,也要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借助对教学模式的优化,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得学习任务群能够在大单元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宝霞.新课标下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应用[J].小学语文教学,2023(17):65-66.

[2]杨立华.践行新课标激活新课堂—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点评[J].小学语文教学,2023(25):49-49.

[3]王存.从"整"出发:名著单元教学要义及策略探析——以古典名著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