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航飞行员如何持续保障飞行安全
徐勇驹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民航机长,我认为飞行员能够持续稳定的安全飞行,是技术、知识、心理素质、团队协作以及严格遵循制度,包括地面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我认为能够确保飞行安全的核心要素:
一.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
SOP 即标准操作程序:所有操作均基于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航空公司的标准化程序,例如起飞、巡航、进近和着陆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适时正确的使用检查单(Checklist)是遵守SOP 的关键要素。检查单是确保关键步骤(如燃油配置、襟翼设置、系统检查)无遗漏。是确保飞机能正常适航的基本保证。例如,波音737的起飞前检查单包含数十项关键项目。同时我们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经验非常丰富,飞行时间非常之多的老前辈,任何时候也不允许我们去“走捷径”或主观臆断去操作飞机。
二.持续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1. 培训:每一次的培训对飞行员来说都是一次提升个人能力的绝佳机会,我们必须珍惜它,我们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努力让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的提高。比如每年至少两次强制复训,我们要经历各项航空理论的不断提升和模拟机的各项熟练操作。如模拟机中应对极端场景(如发动机失效、恶劣天气、系统故障等等),通过多次有效练习可以让我们保持对紧急情况的肌肉记忆。以便在飞行工作中遇到真实情况,飞行员们能处变不惊,井井有条的处置好每一次的意外。
2.手动飞行能力:飞行员一定要避免过度依赖自动化,定期练习手动飞行以保持情景意识和操纵技能,以便在自动化降级或者失效时,飞行员们能得心应手的控制好飞机,就例如波音飞机的黄金法则一样,任何时候操纵飞机永远第一位,只有控制好了状态,飞行员才有更多精力去完成后续的导航和通讯工作。
3.新技术适应:如学习新型导航系统(RNP/RNAV)或驾驶舱界面(如空客A350的触控屏),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飞机和机场设备都在不断更新,飞行员也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断去总结学习,只有努力刻苦吃透每一个盲点,才能真正掌握好一门新技能。
三. 风险管理与情景意识
1. 预判风险:飞行员每一天的飞行,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飞行前一天机组需要做好预先准备,了解飞机,机场,以及天气等情况,机组间做好分工与协作。第二天飞行前我们拿到飞行计划可以通过各项天气软件,天气预报、NOTAM(航行通告)等提前规划备降机场,评估燃油需求、了解天气变化等,做好复飞备降准备。
2. 动态决策:飞行员们需要永远留有底牌,就是要第二计划,任何决策都要做两手准备,确保一种选择行不通,可以考虑更换另一种方案。例如在雷暴区边缘时选择绕飞,可以选择左右方向,上下高度等多种方案,不能只考虑一种方案去绕飞。在机械故障时根据情况能及时宣布紧急状态(Mayday/Pan-Pan)。这样就能够及时获得各方支持。处理问题过程中,在收集到多方信息后,飞行员需要随时更改我们的决策,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方案去执行。
3. 疲劳管理:飞行员们经常要起早贪黑,或者是通宵航班,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确保飞行前有足够的休息。要遵守执勤时间限制,避免跨时区飞行后的“睡眠债”积累。
四.机组资源管理(CRM)
1. 明确分工:机长与副驾驶职责划分清晰(如PF飞行员操纵飞机,PM飞行员监控系统)。
2. 有效沟通:需要使用标准术语(如“复飞”指令需立即执行),放襟翼口令等,要使用标准喊话,避免模糊表达。例如,副驾驶需敢于质疑机长的决策,在极端情况下需要升级沟通,副驾驶可以直接告诉机长,如不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我们将要触碰差错了,甚至有症候的可能了。
五. 健康与心理状态管理
1. 生理健康:定期体检(如心血管、视力检查),避免高空缺氧或时差导致的判断力下降。另外定期运动也不可忽视,飞行员需要长期做好身体锻炼,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才能减少每一次飞行飞行员出现失能的风险。
2. 心理韧性:任何的紧张压力下要保持冷静(如伊春空难中机长在能见度不足时强行着陆的教训)。任何情况的发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评估,所以飞行员必须要保持镇静,放松心情,只有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让飞行员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3. 戒除不良习惯:禁止酒精或药物滥用(民航组织规定飞行前24小时禁酒)。
六. 技术系统与自动化使用
1. 系统监控:即使启用自动驾驶,仍需持续关注飞行参数(如空速、高度、航向),至少保证驾驶舱有一名飞行员持续不断的监控好飞机的每项参数,这样才能确保飞机能够按照规定的路线飞行。
2. 模式意识(Mode Awareness)**:明确自动驾驶当前模式(如VS垂直速度 vs. FLCH高度层变更),避免模式混淆。
3. 冗余设计依赖:关键系统(如液压、电力)通常有备份,但需要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切换流程。飞行员需要熟悉每一个系统原理,熟悉每个系统的故障对飞机后续飞行产生什么影响,后续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飞机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
七.安全文化与报告制度
1. 非惩罚性报告:通过自愿报告系统,如匿名上报小差错,避免重复错误。飞行员需要自我总结,需要从他人的差错中吸取经验教训。
2. 事故分析:学习历史空难案例,通过对事故的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给自己一些好的操作建议,避免发生同类事故。
3. 行业协作:共享安全数据(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全球安全数据库)。飞行员业余时叫可以查阅和了解全球民航发生的各种严重不安全事件,通过分析研讨等方法,了解如何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确保自身真正做到三个敬畏。
4. 正确的决策案例:形成固定的典型安全操作场景,例如,起飞决断:V1速度前发现引擎故障,立即中止起飞;V1后即使故障也必须起飞。进近复飞:低于决断高度(如200英尺)仍未目视跑道,必须复飞。
5. 燃油紧急情况:优先宣布“Mayday”而非拖延,争取空中交通管制优先权。
总之持续安全飞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飞行员将技术熟练度、严谨纪律、团队协作与动态风险管理等相结合。每一次安全起降的背后,都是飞行员们数千小时严格训练、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正如航空界的名言:“规章是用血写成的”,安全飞行无小事。祝愿所有飞行员同仁们能够安安全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