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何玉琳
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 657000
引言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不良的情志刺激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反之,良好的情志状态则有助于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中医情志护理旨在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如语言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来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中医情志护理的原则
1.1 以情胜情原则
以情胜情是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喜胜忧、怒胜思、恐胜喜、思胜恐、忧胜怒。在护理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不良情志状态,采用相应的情志来进行调节。例如,当患者因过度忧愁而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以采用喜悦的情志来调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播放欢快的音乐、组织娱乐活动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喜悦的氛围,从而缓解忧愁情绪。又如,对于思虑过度的患者,可以用激怒的方法来调节。但在运用以情胜情原则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刺激患者,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1.2 顺情从欲原则
顺情从欲即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和心理需要,以满足其合理的欲望。当患者患病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和欲望,如对疾病的担忧、对家人的思念、对康复的渴望等。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这些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的欲望。
对于患者对疾病的担忧,护理人员可以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进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患者思念家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家人探视或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患者与家人交流。对于患者对康复的渴望,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为其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通过顺情从欲的原则,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2 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分析
2.1 主观评估
主观评估主要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其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访谈的方式,询问患者的感受、情绪、想法等。在访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例如,护理人员可以问患者:“最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让你担心或者焦虑的事情?”通过患者的回答,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果患者说话声音低沉、表情沮丧、动作迟缓,可能表明其存在抑郁情绪;如果患者说话急促、表情紧张、坐立不安,可能存在焦虑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让患者填写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这些量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客观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2 客观评估
客观评估主要是通过生理指标和行为表现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睡眠质量等。当患者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往往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而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行为表现方面,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社交互动、治疗配合度等。如果患者活动减少、社交回避、对治疗不积极,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家属、朋友等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其心理状态。综合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的结果,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为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3 中医情志护理对不同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3.1 对内科疾病患者的影响
内科疾病患者常常因长期患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中医情志护理对于这类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语言开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控制性,减轻对疾病的恐惧,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助于稳定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移情易性,引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可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和病情,采用情志相胜的方法,如以喜胜忧,为患者讲述开心的事情,改善其忧郁情绪,促进身体的康复。
3.2 对外科疾病患者的影响
外科疾病患者在面临手术等创伤性治疗时,心理压力巨大。术前,中医情志护理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担忧之处。比如患者可能担心手术风险、术后恢复情况等。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安慰,如讲述成功案例,让患者明白现代医疗技术的可靠性,从而稳定情绪,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手术。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常使患者烦躁不安。此时音乐疗法可发挥重要作用,舒缓的音乐能放松患者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对于骨折患者,以思胜恐能有效减轻恐惧。引导患者畅想康复后的生活,如重新参与喜爱的运动或活动,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从而减少对伤病的恐惧。中医情志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意义重大,可加快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
3.3 对妇产科疾病患者的影响
妇产科患者在各个阶段心理状态起伏较大。孕妇往往因对胎儿健康的担忧而陷入焦虑,此时中医情志护理采用以怒胜思之法,并非让孕妇真的发怒,而是借助幽默话语或趣事引导她们转换思考角度,不再过度忧虑,保持乐观心态,为胎儿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产妇在分娩前后易产生恐惧和抑郁情绪,陪伴与鼓励在此刻极为关键。分娩前,为产妇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可有效减轻恐惧心理。分娩后给予心理支持,助力新妈妈适应母亲角色。产后的情志护理需密切关注新妈妈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不良情绪及时疏导,防止产后抑郁发生,从而促进母婴健康。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能更好地呵护妇产科患者的心理健康,为她们度过特殊时期提供有力保障。
3.4 对儿科疾病患者的影响
儿科患者年龄小,面对疾病易恐惧哭闹。中医情志护理采用童趣化方式效果显著。讲故事、做游戏能转移患儿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记治疗的恐惧。比如讲勇敢的小动物战胜疾病的故事,激励患儿勇敢面对。对于脾气暴躁的患儿,以悲胜怒,用温柔话语引导他们理解生病不适。告诉他们生病是身体在与病菌战斗,现在不舒服只是暂时的。同时,家长情绪对患儿影响大,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情志护理指导很有必要。让家长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为患儿营造良好心理环境,共同帮助患儿战胜疾病。
4 中医情志护理的实施方法
4.1 语言开导法
语言开导是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亲切、诚恳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开导和建议。在实施语言开导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用温暖、鼓励的话语激发患者的积极情绪。例如,对于因疾病而感到沮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说:“虽然现在生病了,但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倾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通过语言开导,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
4.2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是中医情志护理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当患者陷入不良情绪状态时,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干预。若患者喜爱阅读,提供适合的书籍,让其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若擅长绘画,则准备绘画工具,使其通过创作表达内心感受;音乐欣赏也能舒缓情绪,为患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或故事,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缓解无聊和焦虑。同时,组织集体活动如康复讲座和病友交流会意义重大。患者在交流中分享经验,互相鼓励,能深刻体会到自己不是独自面对疾病。这种方式可有效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度关注,使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积极的方面,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4.3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是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以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在实施情志相胜法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情志进行调节。比如,对于因过度愤怒而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悲伤的故事或让患者观看悲剧电影,以悲制怒,缓解情绪。但在使用情志相胜法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4.4 环境调节法
良好的环境对患者心理状态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致力于创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以调节患者情绪。首先,确保病房整洁干净,安静且通风良好,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增添生机与活力,为患者打造舒适的治疗空间。其次,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轻松音乐或广播节目,让患者在愉悦氛围中接受治疗,缓解紧张与焦虑。此外,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对患者情绪影响巨大。保持热情、耐心和关爱,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微笑、一次耐心的解答,都可能给予患者力量。通过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和展现积极的态度行为,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情志护理的研究,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应该加强中医情志护理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传统护理方法的优势,为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柏林燕,程惠舒,杨静雯.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失眠临床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6):142-145.
[2]王佳耀,张雪,徐倩.集束化导管护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携带胃管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24):147-150.
[3]杨宴.分析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睡眠诱导对住院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8):1754-1757.
[4]陈星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 生保健,2023,41(14):159-162.
[5]韩慧敏.中医情志护理在肝癌患者常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2):143-14
[6]孙淑萍,乔银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体会[J].心理月刊,2020,15 (2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