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同教研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裴光亮
新泰市特殊教育学校
1. 城乡协同教研机制现状分析
城乡协同教研机制成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及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其现状表现出明显的区别与阶段化特点,部分地方依靠创建城乡合作的教研网络,信息化平台以及定时交流体制,使得教师们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法得以共享,并进而带动教育质量全面改进;受乡村教育成长水准,教师专业水准及学校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左右着协同教研在真正运作的时候还是存在着机制不完备,分配不公平,联系联络不彻底以及成果转化速度慢等等状况发生,这造成城乡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实际技能以及展开科研发明等方面的距离仍然存在。
2. 城乡协同教研机制存问题分析
当前城乡协同教研机制的执行情况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涉及机制运行不规范,制度保障欠缺,资源配置不平衡等诸多方面,一方面城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主动程度有所不同,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师资不足以及工作负担较重而很难融入到城乡协同教研之中,另一方面,教研资源还有优质课程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并不均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及应用水准存在着较大差距,于是造成彼此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共享程度极低,而且教研活动的转化应用没有做到有效的跟进与评价,致使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性知识很难在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传播,整体协同效果就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问题既妨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又牵制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平衡推进。
3. 城乡协同教研机制与优化建议
3.1 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在城乡协同教研机制当中,达成资源共享并加以优化配置,这是改善整体教研效能的关键部分,要创建起统一的数字化教研平台,把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学案例,科研成果以及教育培训机会,在城乡教师之间快速流通起来,而且按照各个地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师的专业需求,实施精确化的资源配置,保证农村学校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学指导等各方面都能得到跟城市学校一样水平的支持,还要推进跨区域教研团队的形成,通过定期交流,联合备课,远程指导等办法,冲破地域限制,改良资源利用效率,做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并加以优化整合,进而加强协同教研的持续发展能力。
3.2 建立城乡联动教研网络
要建立起城乡联动教研网络,这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步骤,通过构建城市学校同农村学校共同参与,按区县单位形成多层次的教研网络,可达成信息,经验,资源的有效流通,使得城乡教师在教学理念,课程,课堂方面共同成长,此网络需借助数字化平台以及信息化手段予以搭建,给予在线研讨,远程指导,联合备课,共享成果等支持,还要融合线下集中培训,观摩交流来增强教师相互交流,通过制度化的联动办法,规范化的运行流程,城乡教研网络就能突破地理约束,改进总体教研效率,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平均公正地配置并且不断改善。
3.3 完善制度激励与评价机制
要改善城乡协同教研效果就应完善制度奖惩和评价机制,要形成科学系统的奖励体系,对于参加教研活动,努力做好课堂教学和科研成果转换的教师予以荣誉,职称晋升,教育培训或者物质奖励,而且提倡学校,教研组展开新的教学研究,跨地域交流合作,评价体系应该把教学质量改进,教研成果应用,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核心指标,采用数量,定性的数据和反馈,形成可执行的动态评价体系,同奖惩制度紧紧联系起来,让教师参加教研的热情和持久性得以保障,通过制度化奖励,合理评价,可以改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推动教研成果的转换并达成教育水平的均等。
结论:
当下城乡协同教研机制存在资源调配、教师培养及信息沟通方面的差距,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教研水准差异明显,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单薄,这妨碍着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部分地区缺少制度保证,奖励方案和信息化支撑不完全到位,也使得城乡教师间难以展开协作交流并相互传授经验,总的来说,城乡协同教研虽然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但是要达成可持续发展并且取得实效,还需依靠改善资源分配状况,完善规章制度设置,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以及增添教师参与积极性等办法来改进。
参考文献:
[1] 苏永财 . 以 QQ 群为平台城乡联动促园际间教研协同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J]. 科教导刊 ( 中旬刊 ), 2020, (35): 191-192.
[2] 吴磊 , 李环 , 张丹 , 等 . 中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协同教研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18, 28 (12): 68-73.
[3] 我校协同主办全国第二届城乡中小学美术教研论坛 [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17 (04):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