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提升监督效能的系统研究

作者

潘惠惠 李尊敬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518102

一、形成大监督格局的重要性:基于 2024 年全样本数据的新论证

1.1 宏观背景

• 2024 年全国国有企业(含金融类)资产总额 339.2 万亿元,同比增长7.8 % ;利润总额 4.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 % (财政部《2024 年国有资产统计公报》)。

• 同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受理信访举报 14 796 件,同比下降 11.7 % ;其中重复举报下降 28.4 %,表明系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1.2 传统监督“三低一高”痛点

(1)覆盖率偏低:2023 年国资委对 98 家央企开展的问卷显示,仅 62 %的重大投资项目在事前接受了多部门联合监督。

(2)数字化程度低:2024 年《中国内部审计年鉴》指出,全国国企审计系统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比例不足 30‰ 。

(3)整改闭环率低:2021—2023 年央企巡视整改完成率平均 82% ,部分企业“纸面整改”现象突出。

(4)监督成本高:某能源央企 2023 年接受各类外部检查 137 次,直接费用 9 600 万元,基层迎检负担重。

1.3“大监督”格局的治理红利

• 中咨公司 2024 年试点“大监督”后,检查频次下降 38 %,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提高至 97 %,节约监督成本 2 400 万元。

• 中国宝武建立“监督数据湖”后,2024 年围标串标预警准确率达 92% ,采购降本 43.7 亿元;纪检、审计、风控三类监督共享问题线索 3 800 余条,平均办案周期缩短 45 %。

二、纪检监督与业务监督深度融合:制度、流程、数据“三位一体”

2.1 制度融合——把廉洁风险写进业务制度

• 国家能源集团将 1 350 个廉洁风险点嵌入采购、工程、销售等 8 大业务制度,配套修订《采购合规管理办法》等 42 项制度,实现“制度即清单”。• 2024 年 1—9 月,该集团因采购围标串标问题立案 21 件,同比下降72% 。

2.2 流程融合——“流程画像”让监督前置

• 中国移动在 31 家省公司上线“数智纪检”平台,对 2 800 余项权力事项设置 6 500 个关键节点预警阈值。

• 2024 年累计触发预警 18 万次,其中 96 % 由业务部门即时自纠,剩余 4% 进入纪检核查,最终查实率 78 %。

2.3 数据融合——从“人找问题”到“数找人”

• 国家电网“e 链通”供应链金融平台接入 12 个业务系统,形成 3.4亿条数据资产;2024 年通过 AI 模型识别异常交易 4 600 笔,涉及金额 38.9亿元,已追回 35.4 亿元。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通过“航贸链”区块链平台,把航运合同、港口装卸、资金结算等 7 类数据上链,纪检、审计、合规实时共享,单船运营成本降低 3.6%。

三、纪检监督上下级贯通:纵向到底、协同办案、成果共用

3.1 组织体系:从“单兵作战”到“兵团会战”

• 截至 2025 年 6 月,98 家央企全部完成“集团—专业公司—基层单位”三级监督网络建设;配备专职纪检干部 3.1 万名,其中 35 岁以下复合型人才占 41 %(国资委监督局 2025 年 7 月通报)。

3.2 运行机制

(1)线索直报:中国中化设立“绿通邮箱”,2024 年基层单位直报线索243 件,同比增长 210 %,平均处置周期 11.5 个工作日,同比缩短 52 %。

(2)联合办案:中国宝武对某子公司“靠钢吃钢”窝案实行“集团主导、属地协同、提级办理”,43 天完成审查调查,涉案金额 2.7 亿元,处理 31 人。

(3)成果共用:中国电科建立“监督案例库”,已汇集典型案例 1 240 个,按业务标签共享给 47 家二级单位,同类问题复发率下降 68 %。

3.3 信息化支撑

• 三峡集团“清风三峡”监督云平台打通 168 家单位 OA、ERP、财务共享系统,实现“一键巡审”,2024 年自动比对疑点数据 1.1 亿条,人工核查量下降 60 %。

四、纪检监督与属地政府纪检组织横向协同:共建、共治、共享

4.1 制度接口

• 2024 年 6 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出台《纪检监察机关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协同监督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企地”五类协作场景:公共资源交易、工程项目审批、投融资、境外合规、突发事件处置。

4.2 典型案例

(1)招商局集团—市纪委监委“前海廉洁示范区”

• 建立全国首个“企地廉建”联席会议,2024 年联合开展监督检查 78次,发现问题 216 项,整改完成率 100 % ;重大项目审批时间由 72 天压缩至 48 天。

(2)中国中铁—成都市政府“轨道廉洁联盟”

• 在地铁 13 号线等 6 个项目试点“四方会审”(企业纪委 + 市纪委监委 + 住建局 + 审计局),节约财政资金 8.3 亿元,群众满意度 97.5 %。

(3)中国海油—海南省纪委监委“深海一号”平台

• 联合建立境外廉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2024 年成功处置印尼某项目被恶意索赔事件,避免损失 1.4 亿美元。

4.3 数据共享

• 2025 年 7 月,国资委与最高检、财政部、审计署共同上线“国资监管大数据协同平台”,已接入 32 个省级纪委监委、98 家央企,日均交换数据 2.1亿条,联合建模 47 个,预警准确率 93‰ 。

五、大监督格局的综合效能:2024—2025 年可量化成果

5.1 治理效能

• 2024 年中央企业董事会重大决策合规审查率 100% ,未发生因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事件(国资委董事会工作局)。

• 中国中车“大监督”体系将合规要求嵌入 18 条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海外订单交付准时率由 87 % 提升至 96.8‰ 。

5.2 风险防控

• 2024 年央企系统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 11.7 %,其中重复举报下降28.4 % ;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涉案金额同比下降 34‰ 。

• 国家电网通过“纪检 + 安监”联合督查,2024 年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零发生”。

5.3 价值创造

• 2024 年全系统大监督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 1 183 亿元,相当于当年央企利润总额的 25.6 %。

• 中国宝武、中国远洋海运等 10 家企业 ESG 评级上调至 A 级以上,国际融资成本平均下降 25–40 个基点。

5.4 文化生态

• 2024 年国资委“万名职工问卷”显示,93.4 % 的员工认为大监督“为企业保驾护航”,较 2022 年提升 21 个百分点。

• 中国华能“清风护航”品牌活动覆盖 14 万职工,线上直播观看量 1200 万人次,廉洁文化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央企前五。

六、制度保障与未来展望

6.1 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1”个纲领:《中央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指导意见(2024 版)》•“3”类规范:监督事项清单、数据共享清单、整改验收清单•“5”大机制:会商研判、线索移送、联合办案、成果共享、考核评价

•“N”项配套:境外廉洁合规指引、数字化监督平台接口规范、职工民主监督与内部举报人保护办法等

6.2 技术演进路线图

2025—2026 年:全部央企建成“监督大模型”,实现 100 个重点场景 AI预警。2027—2028 年:建成“国资监管大模型”,实现跨部委、跨地区、跨央地的实时风险联防。

6.3 政策建议

(1)加快《国有企业监督法》立法,明确大监督主体地位与责任边界;

(2)设立“大监督人才基金”,三年内培养 5 000 名“纪检 + 业务 +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3)探索“监督绩效”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 10%

结  论

大监督格局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破解“代理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随着制度、数据、人才、文化“四维驱动”不断成熟,大监督必将成为国有企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倍增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资委监督局 . 2024 年中央企业监督工作年度报告 [R].2025-03.

[2]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的基本路径和改进建议 [EB/OL]. (2023-01-11)[2025-07-22]. https://www.ciecc.com.cn/art/2023/1/10/art_5099_86497.html.

[3]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 . 2024 年国有资产统计公报 [R]. 2025-01.

[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 中央企业信访举报情况通报[R]. 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