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孙金花
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午方北庄小学 071700
前言
学校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领域存在明显不足,长期以来,这一环节常被边缘化,加之缺乏系统性的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实践能力,进而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的展现。语文教育因其综合性的特质,能够为推动及深化劳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坚实基础。
一、挖掘语文教材引导劳动知识学习
语文教材中的篇章不仅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还深刻蕴含着情感与哲思,其中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劳动技能的传授同样不可或缺,这些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于实践层面,教学者需巧妙融合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与实用技能,确保其理念贯穿课堂,合理设置能体现劳动教育理念的教学环节,力求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辅相成,防止两者间出现分离或孤立的局面。通过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接触并理解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从而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受到劳动价值观的启发,为劳动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全面实施和深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慈母情深》一文聚焦于歌颂母亲的深沉情感与宽广胸怀,然而其深层意义则在于对辛勤劳作之人的高度敬仰。本文描绘了劳作者坚韧的形象,通过瘦弱的脊背弯曲和迅速投入忙碌的场景,生动刻画了一位虽身体单薄却意志坚定的工作者。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解析劳动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其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并领略劳动带来的无限魅力。基于此,深入分析教材体系,探索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展现语文教学的广泛适用性,并将其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旨在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掌握古代诗词精髓,体悟劳动精神内涵
古诗词虽篇幅简短,却蕴含深邃哲理,其中不乏反映劳作与教育价值的篇章,展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古诗文内容多样,情感真挚,紧密联系着日常生活,理解其精髓并将其深刻融入劳动价值观念中,显得极为关键。故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聚焦于古诗词的核心意义与内在价值,深刻挖掘其所蕴含的劳动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把握古诗整体框架、形成对古诗词全面印象的过程中,深化对其中情感深度的理解,进而通过渐进影响,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能力。
以《清平乐·村居》为鉴,此作品巧妙地通过平实无华的辞藻勾勒出乡村的祥和与秀丽,轻易唤起读者对田园风光的直观联想。其中,对大儿于豆田劳作的场景与孩童悠闲剥豆的画面,作者用朴素之笔细腻描绘,使整个画面生动鲜活,引人入胜。这些和谐景象源自于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才绘就了这番安宁与和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如颂扬辛劳、智慧与勇气的诗句,以此来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辛勤工作、创新思维及坚韧不拔的品质。回顾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与创新精神,深刻启示着我们珍惜当前的劳动成果,并进一步推动了劳动价值观念的深入普及与劳动意识的广泛传播。
三、深化课文阅读探究,增强劳动观念意识
指导学生采用自我驱动的阅读模式,旨在加深对其所读内容的理解,促进对主题的深入思考,进而内化为个人的认知体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探究性阅读策略,挖掘文本中的劳动元素,鼓励学生细致阅读并深入理解,通过分析每一个字词乃至标点符号,探讨它们蕴含的劳动精神与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对劳动意义的认识。本文倡导的劳动价值理念,对于构建健康的劳动认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也为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作者采用贴近生活、直白无华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北京地区春节的庆祝活动,成功勾勒出这一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这部作品鲜活描绘了北京人在过年的传统活动,深入展示了这一节日背后的各种习俗,包括年前筹备年货与家庭大扫除等环节,这些日常劳作细节凸显出劳动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核心价值与不可或缺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劳动教育理念,从而深刻理解其价值与意义。通过将劳动实践与深度阅读探索相融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增强其对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同。
四、拓展语文教学范畴,提升劳动教育素养
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强烈的劳动观念,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劳动情感,进而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自主构建劳动的意义与精神内核。我国语文教材中确实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内容,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环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未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目标。为了深化劳动观念的培养,教师应巧妙利用扩展教学环节,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价值含义,从而增进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激发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感,并促进学生全面、深度地掌握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能够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呈现方式,以此促进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通过日记或文章的形式,记录每天参与的劳动活动,或是安排他们在业余时间协助家长完成诸如洗衣服、烹饪及清洁等家务任务,并详细描述这些日常劳动过程,以此不仅传授基本生活技能,还能持续地浸润他们接受劳动教育的氛围。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深刻理解并发挥学科优势,积极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培养对劳动的热爱与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旨在培育出具有强烈劳动意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张译方 .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分析与建议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29):97-99.
[2] 胡晚梅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J]. 天津教育 ,2021(23):122-123.
[3] 姚瑜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研究 [J]. 学周刊 ,2021(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