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周琴
德阳市金沙江路学校 618000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健全人格是指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2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多样性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较为局限,书面作业占据主导地位,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是常见题型。这类作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学生只需机械地背诵和套用知识点就能完成,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完“遵守社会规则”这一章节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让学生背诵规则的内容和意义,再完成几道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长期处于这种单调的作业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而非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2.2 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用转化困难
大多数道德与法治作业局限于教材内容和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材中涉及网络的优势、弊端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等内容,但作业可能只是让学生分析一些网络案例,而没有让学生结合自身上网经历,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2.3 作业评价方式简单,缺乏激励与指导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且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往往只注重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通常只是简单地打勾或打叉,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很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和指导。例如对于学生的论述题,教师可能只关注学生是否答对了关键知识点,而对于学生的答题思路、逻辑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3.1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搭建实践桥梁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应充分立足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将其巧妙融入作业内容中。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后,可以布置“调查本地河流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的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周边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水颜色、气味,记录周边污染源等。通过亲身感受环境问题,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2 开展小组合作实践,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中,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在学习“社区生活”单元时,布置“设计社区文化活动方案”的作业。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调查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有的负责策划活动内容和形式,有的负责撰写活动方案等。
3.3 引入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成长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践性作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不仅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要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4 整合跨学科知识,拓宽学习视野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整合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结合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布置“制作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的作业。学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手抄报的文案,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版面设计和绘画。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性作业,采用社会调查、实践体验、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多种作业类型,并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作业资源库、加强家校合作、完善作业评价体系等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J]. 程彦斌 . 新课程 ,2022(02)
[2] 作业的本质及其育人价值 [J]. 王月芬 . 今日教育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