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崔彤
高阳县西街小学 0715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早已超越“单纯教单词、练句型”的阶段,转而聚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与“学习过程体验”。“教 — 学 —评”一体化模式打破“教学归教学、评价归评价”的割裂状态,将三者融合成动态联动的整体 —— 教师可通过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学生能借助评价明确学习方向,既让教学更精准,又让学习更主动,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全新活力。
1“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目标一致、全程融合”: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指南针”,教学活动围绕目标设计(如教“食物”主题时,目标是“会用英语点餐”,教学就围绕点餐对话展开);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过程”,在目标指引下参与课堂活动、积累语言技能;评价则以目标为标尺,不仅判断“学生是否学会”,更反馈“教学是否有效”,确保三者始终同向发力,避免教学“偏离方向”、学习“盲目无序”。
2“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
当前小学英语“教 — 学 — 评”实践中,评价标准常“一刀切”,忽视学生的年级差异与能力差异:低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重点应是“敢开口、爱参与”,却用“是否会拼写单词”来评价;高年级学生需提升“阅读写作能力”,评价却仍停留在“是否会读对话”。比如评价口语时,对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用同一标准“发音是否标准”,既打击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又无法衡量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让评价失去应有的指导意义。
2.2 评价方式单一且形式化
尽管倡导“多元评价”,但实际教学中仍以“纸笔测试”为主:考查词汇就考拼写,考查语法就考填空,很少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即便有口语评价,也多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没有创设真实场景(如“模拟超市购物对话”),学生机械跟读,无法展现真实口语水平;有些评价活动更是“走过场”—— 小组活动后让学生“互评”,却只说“你表现得好”,没有具体反馈,评价沦为“形式”,无法推动教与学的改进。
2.3 家校评价协同机制不完善
家庭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延伸场景”,但家校评价协同常“断联”:学校很少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孩子在小组对话中主动发言”“单词认读有进步”),家长只能通过考试成绩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想了解“如何在家帮孩子练英语”,却得不到教师指导,只能盲目让孩子背单词、抄句子。这种“家校评价脱节”,让学生在家的学习缺乏有效引导,也让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3“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 精准设定目标,确保教、学、评方向一致
目标设定需“贴合学情、分层细化”:教低年级“动物”主题时,目标设定为“能认读 5 种动物单词,会用‘What's this?’提问并回答”,教学就通过“动物图片认词、角色扮演对话”展开,评价则看“学生是否能准确认词、主动对话”;教高年级“旅行”主题时,目标设定为“能写 5 句话描述旅行经历”,教学围绕“旅行词汇积累、简单句子写作”展开,评价就关注“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完整”。让教、学、评都紧扣目标,避免方向偏差。
3.2 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评有机融合
设计“边学边评”的教学活动,让评价自然融入教学:教“购物”主题时,组织“英语超市”角色扮演活动 —— 学生分饰“收银员”和“顾客”,用“Howmuch is it?”“Here you are.”等句型交流。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句型?发音是否清晰?是否主动与同伴互动?这些观察就是“即时评价”,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及时纠正错误,让教、学、评无缝衔接。
3.3 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反馈教、学情况
构建“教师评 + 学生自评 + 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关注“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度”(如用“星星贴纸”奖励主动发言的学生);学生自评用“简易表格”——“我今天会读 3 个新单词( √/×) ”“我主动参与了小组对话(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小组互评在“口语表演后”进行,从“语音语调、表达流畅度、合作积极性”三个方面打分,如“小明发音很标准,但可以多主动和同伴互动”,让评价更全面、更有针对性。
3.4 加强家校合作,拓展教、学、评空间
搭建“家校评价沟通桥梁”:教师通过家长群定期分享“学生课堂表现”(如“小红今天在英语游戏中表现积极,单词认读进步很大”),附上“在家练习建议”(如“和孩子玩‘动物单词猜谜游戏’”);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如“孩子能独立朗读课文”“制作了英语动物手抄报”),拍照发给教师,教师结合家校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让“教 — 学 — 评”延伸到家庭。
结语
“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精准化、个性化”的新可能 —— 通过精准目标、融合活动、多元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但实践中仍存在评价标准不细、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按年级、能力分层)、拓展评价主体(加入家长、同伴)、优化时间分配(避免评价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并加强教师培训,让“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真正落地见效,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教—学—评”一体化导向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 杨晞 . 江西教育 ,2025(04)
[2]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J]. 徐帆帆 . 试题与研究 ,2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