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依托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丽丽

博乐市镜湖幼儿园

引言:

当前幼儿园美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许多课程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幼儿对美的感受体验,限制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立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围绕主题活动展开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在真实生动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借助观察以及表达逐步建立起审美意识,真正实现美育的育人价值。

一、融合传统文化,体验艺术之美

传统文化中蕴含大量富有美感的元素,如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引导其认识美、感受美,逐步增强审美意识。幼儿在接触这些文化元素时,会慢慢培养出表达美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把传统文化融入主题活动时,需在课程中有序地安排传统文化内容,使其成为活动的一部分,可以围绕节气节日或地域特色展开课程主题,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自然地接触艺术之美。此外,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要结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安排适合的表达方式,让其在看得懂、做得动的过程中积累审美体验。

例如,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花开中国年”的主题活动,把春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自然融入各项课程安排。活动以一周为周期,从环境布置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展开,帮助幼儿在熟悉的节日氛围中认识艺术之美。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以红色为主的空间,配上年画和灯笼等装饰,让幼儿在日常观察中接触到丰富的图案和色彩,增强视觉感受。教学内容要围绕节日展开,融入节气诗句和春节祝福语,引导幼儿模仿其中的节奏韵律,在语言表达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美感。艺术创作要安排剪纸和描画环节,使用红纸类常见的材料,引导幼儿完成“剪一窗春意”“描一福气花纹”等作品,提升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能力,进一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联动家园力量,拓展美育空间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和节日习俗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幼儿对美的理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体验。教师把家庭资源引入主题活动,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让幼儿在园内园外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逐步形成稳定的审美意识。在开展这项策略时,教师需整体规划家庭资源和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结合方式,围绕活动内容设计有延伸性的审美任务,让幼儿能在家庭中继续体验课程中接触到的美感元素。家园之间保持交流和配合,有利于形成一致的审美引导,让美育在生活中自然延展。

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家的颜色”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在观察家庭生活的同时提升对色彩美的认识。活动应以家庭环境中的颜色搭配为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墙面和窗帘等物品的颜色变化,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情绪体验。教师需引导幼儿回忆家中的色彩印象,并在课堂上借助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积累对色彩的感知经验。为让美育内容延伸到家庭生活,教师可安排“家中发现美”的任务,引导幼儿把家里的色彩拍成照片带到幼儿园,制作成“色彩墙”,让其在园内分享彼此的家庭色彩故事,感受审美差异。课程还需设置亲子合作创作作品的环节,由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和家庭空间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布置成“家园色彩展”,让幼儿在展示中观察更多美的表达。整个活动过程结合园内外资源,促进家园之间的协同,使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不断扩展对美的理解。

三、设计合作任务,培育人和之美

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合作任务可以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其形成尊重规则、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步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这种体验有助于其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也能增强对团结友善的理解。美感不再局限于视觉上的感受,而是在和同伴互动中逐渐延伸为情感上的认同,使“人和之美”成为幼儿心中具体可感的内容。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围绕集体目标组织内容,引导幼儿在分工合作中理解集体责任和个人作用的关系。活动内容还应关注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尊重,逐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体的审美体验。

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我们的美丽花园”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集体任务中学习合作,体会彼此之间的关系。活动以共建班级花园为目标,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花园的样子。教师组织讨论,要求幼儿围绕花园里需要哪些区域和元素展开交流,逐步形成大家认可的设计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幼儿会被分为不同小组,每组负责花园的一部分内容,如布置草地或制作装饰。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学会倾听。在整个过程中,幼儿需注意整体搭配和细节处理,了解颜色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在创作中不断完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分享交流,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合作感受,帮助其理解集体完成一件作品所带来的成就感,逐渐体会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美好,也提升整体的审美感受力。

结束语:

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美育课程的载体,具有内容集中、形式灵活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把文化传承和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能够推动审美教育从视觉认知向情感认同延伸,实现教育内容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面向未来,教师需进一步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边界,丰富课程实施的表达方式,增强审美教育的连续性,使幼儿在真实且生动的活动中不断扩展对美的理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少敏 , 史园园 , 杨琦 . 基于幼儿完整经验建构的幼儿园美育课程效果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 [J]. 黑龙江科学 , 2025, 16 (15): 147-149.

[2] 郭晓凤 . 幼儿园游艺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实现 [J]. 华夏教师 ,2025, (14): 15-17.

[3]毛瑞. 声势律动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J]. 中国民族博览,2025, (07): 157-159.

[4] 林琳 .“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美育课程实践策略 [J]. 亚太教育 , 2025, (0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