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视角下中职建筑课堂效能提升实证研究
莫春梅
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 644605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效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然而,当前中职建筑课堂仍面临着教学效率低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中职建筑课堂效能提升的策略。
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概述
(一)岗位需求导向
岗位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建筑教育应紧密围绕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高度契合。
(二)课程内容优化
在明确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同时,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技能大赛引领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学生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技能大赛的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职业资格证书认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中职建筑教育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考试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中职建筑课堂效能现状分析
(一)教学效率问题
当前中职建筑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方面,课程内容陈旧,与行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二)学生参与度不足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由于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乏味等原因,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影响了课堂效能的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然而,当前中职建筑课堂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岗课赛证”融通视角下中职建筑课堂效能提升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行业当前及未来的人才需求,对中职建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优化。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与建筑行业岗位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如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等,同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且在实际工作中无用的知识点。在优化过程中,特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例如,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三)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学校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措施包括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积极引导技能大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建筑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备赛。同时,将技能大赛的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建筑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考试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将加强考前培训和辅导,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提供模拟考试等,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鼓励学生通过获取证书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五、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了中职学校建筑专业作为实验对象,旨在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探讨“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具体操作上,我们将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实验班采用“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旨在通过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效果;而对照班则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为参照基准。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全面评估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考试成绩等。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的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设计;访谈则深入了解了学生和教师的具体体验和建议;考试成绩则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到数据后,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重点比较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课堂效率、学生参与度、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等多个维度的差异,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估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
经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在多个方面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具体表现为:首先,实验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显示出该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有效性;其次,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最后,实验班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些结果充分验证了“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职建筑课堂效能提升的策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中职建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768(08):5-10.
[2] 刘燕 . 多元化视角探究“ 岗课赛证融通” 的实践路径 [J]. 才智 ,2022(24):181-183.
[3] 刘俊辉 , 孟庆宝 , 石琳等 . 基于“岗课赛证”驱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24(09):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