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姚爱芬

巴州第二中学 841000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数学课程被赋予了更高的育人使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综合性学习过程。在此背景下,传统“单课时- 单知识点”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与课程理念的转变。作为应对策略之一,“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统整内容、聚焦主题、构建情境与评价一体化等方式,打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素养驱动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知识系统建构,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设计策略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结构性局限

尽管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碎片化倾向严重。受限于课时安排和教材编排,教师往往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线性推进,难以构建跨课时、跨章节的知识网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系统性认知,导致“学而不通”“记而不解”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教学目标常流于知识层面,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价值观的培养,核心素养落实流于形式,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学设计缺乏情境联系也是一大问题。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常被简化为知识的“导入”,而未成为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教会了什么”,而非“学生获得了什么”,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诊断与调节机制。评价体系亦以阶段性考试为主,难以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由此可见,要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必须重构教学组织方式,推动教学设计从碎片化、技术化走向系统化与素养化。

二、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与设计逻辑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统整、教学目标的聚焦整合以及教学实施的协同推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呈现,更聚焦于“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等素养维度的协调发展。具体设计逻辑可从四方面展开:其一是明确单元育人目标,将核心素养目标细化至内容层面,实现从“知识为中心”向“素养为中心”的目标重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二是构建知识逻辑链条,基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系统建构与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结构感。

其三是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素材为依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冲动与探究欲望,进而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践价值;其四是重构教学评价机制,关注学习过程的表现性成果,如表达能力、建模过程、合作探究与反思总结等,从多元角度诊断学生素养发展状况,避免评价的片面化与终结性倾向。通过上述逻辑链条的系统协同,大单元教学可有效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性、深度与实效性,构建面向未来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

三、大单元教学策略在《轴对称》单元中的实践探索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一章为例,该章节围绕图形变换展开,包含对称图形的识别、对称轴的绘制、对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等内容,具有直观性强、应用广泛、思维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知识点分解为多个课时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理解浮于表面,难以建立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可重构教学结构,统整“图形识别—图形变换—性质应用”三个层级,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建构的过渡。

教学伊始,可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蝴蝶、建筑、标志等,引发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兴趣,并以“如何画出一个与原图对称的图形”为问题导向,引入对称轴的概念。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设计“对称图形变换任务”“画图比赛”“对称结构的美学价值分析”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对称规律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在后续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内在关系,完成由平面图形理解向代数结构抽象的跨越,提升其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认识—变换—应用”的单元目标展开,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实现思维品质的逐步提升。

四、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保障机制

大单元教学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师理念更新、教学资源整合与校本教研机制保障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首先,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表述,明确大单元设计的内涵与要求,树立“以学定教、以用促学”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课时推进为主的教学习惯。通过参与校本教研、专题培训与课例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单元设计能力与教材重构能力,推动教学实践的理念更新与结构重塑,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资源整合能力是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准备中统筹利用教材资源、学生经验、现实素材及信息化工具,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与情境性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真实化与任务化。同时,还需完善评价机制,通过过程性、表现性与发展性评价的融合,建立以学习进步与能力成长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最终,学校应建立协同共研机制,推动教师之间对单元目标、结构、方法与资源的深度共建共享,形成持续优化的大单元教学生态与教研文化,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结论

大单元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整体性、系统性与素养驱动的特征,为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研究表明,科学设计的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打破教学内容的割裂状态,更能以整体性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与学习热情。通过构建单元目标、重构知识链条、优化教学任务与评价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多维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教师理念转型、教研机制完善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使大单元教学真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系统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燕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J]. 教育界 ,2025,(23):50-52.

[2] 邓 召 泽 . 核 心 素 养 下 农 村 初 中 数 学 大 单 元 教 学 的 实 践 路径 [J].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25,41(08):43-47.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5.08.008.

[3] 尹春霞 , 郭庆兵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J].成功 ,2025,(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