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业述评典型案例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培养学业述评案例
宋俐
重庆市铜梁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重庆市铜梁区 402560
一、学生学业发展现状
(一)学情剖析
本班共有 62 名小学低段学生,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学习上,他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对直观、有趣的事物兴趣浓厚,但注意力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预习方面,多数学生此前没有系统的预习方法,存在不知预习内容与方法的问题。从核心素养维度看,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亟待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缺乏有效引导,审美鉴赏与创造意识较为淡薄,文化传承与理解缺乏基础。
(二)选题价值凸显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对其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重大。预习能让学生提前接触新知识,在语言建构上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感知力;在思维层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审美上初步感受文本语言之美;在文化传承上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将为学生后续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筑牢根基。
二、学生学业互评互述进程
(一)重点协商环节
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预习内容与方法。针对统编版教材特点,确定预习生字词(包括读音、字形、字义)、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后问题等为重点。在方法指导上,教导学生借助拼音、字典自主识字,通过圈点勾画标记疑难之处,尝试概括课文大意。

(二)学生表现实例
知识掌握:预习生字词时,部分学生能准确标注拼音,但书写复杂字形时易出错。如“戴”字,不少学生将“戈”写成“弋”。不过,像小 C 同学通过制作生字卡片,形象记忆字形,效果显著。在词语理解上,一些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猜词义,但对抽象词语理解困难。例如学习“朦胧”一词时,学生虽能从文中大致感知,但难以精准表述。

技能应用:朗读能力有所提升,多数学生能读通课文,但感情基调把握不准。如朗读《秋天》时,学生虽能读顺,但难以读出秋天的韵味。在概括课文大意方面,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复述,缺乏提炼关键信息能力。如概括《小小的船》,不少学生只是重复内容,不能抓住重点。
学习态度:起初,部分学生对预习敷衍,觉得麻烦。但随着有趣预习任务开展,如给生字编故事,大家积极性逐渐提高。像小 D 同学,从最初抵触预习,到后来主动给生字“朋”编出“两个月亮交朋友”的故事,态度转变明显。
(三)行为深度分析
进步体现:个体层面,不少学生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习自主性增强。小 E 同学以前等老师教,现在预习时主动查资料理解课文。全班层面,课堂参与度提高,新知识接受更快。如学习《四季》,因提前预习,学生对四季特点有初步认知,课堂讨论热烈。
不足揭示:学生预习效果差异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深入思考、提有价值问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仅停留在字词表面,难以深入。如学习古诗词,有的学生能探究诗词意境,有的学生只关注字词读音。预习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遇难度大的课文,部分学生放弃。如学习篇幅较长、内容较难的课文时,一些学生就不再认真预习。
原因探寻:个体差异是主因,学生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预习方法指导不够细化,不同类型课文预习策略未全面覆盖。如童话、记叙文、古诗的预习方法应有所区别,但指导不足。缺乏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学生预习动力难持续。如没有及时奖励认真预习的学生,未对敷衍学生督促。
未来展望:期望学生掌握更科学预习方法,缩小个体差距。培养独立思考与质疑能力,不仅发现问题,还尝试解决。如预习时鼓励学生对课文情节合理性提出疑问并思考。提高预习自觉性和持久性,让预习成稳定习惯。
三、学生学业述评成效
(一)行为转变呈现
经过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堂行为显著改变。以前很多学生等老师提问,现在主动举手分享预习发现与疑问。如学习《小小的船》,小 F 同学预习时提出“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小船而不是其他”,引发全班讨论。
(二)能力提升实证
前后对比案例:以小 G 同学为例,起初预习仅机械标注拼音,书写潦草。训练后,能对生字归类(如形声字归类),书写工整美观。阅读理解方面,以前读短文靠蒙,现在预习后能准确找关键信息作答。如之前做阅读题,正确率仅 60% ,现在提升到 80% 。
学生自我评价摘录:小 H 同学在自我评价中写道:“以前怕学语文,觉得课文难懂。现在预习后,发现课文有趣,能自己看懂一些,上课更爱发言了。”从整体单元测试成绩看,涉及预习内容的题目正确率明显提高,字词拼写、文意理解等题目平均分较之前提高约 5 分。
四、学生学业述评启示
(一)可推广的述评策略
分层指导策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分层。对学习困难学生,重点教基本预习方法,如查字典、圈画生字词;对中等生,引导思考文本简单问题;对学有余力学生,鼓励拓展预习,如查阅文化资料、仿写创作。例如学习古诗词,为学困生指导字词读音释义,中等生引导体会情感,学优生探究诗词文化背景。
多元评价策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方式。教师评价全面且具指导性,指出优缺点;学生自评助其反思,如填写预习自评表;互评促进交流学习,小组内分享成果并互评。如小组互评时,学生互相指出对方预习中生字书写错误、理解偏差等问题。
(二)评价改进建议
完善评价指标,除知识掌握,更重思维发展、学习态度等。如增加对学生预习中创新性问题提出、独特见解表达的评价指标。
建立长期评价跟踪机制,记录学生不同阶段预习习惯和学业发展变化,全面准确评估成长轨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每学期多次进行预习情况测评,绘制学生预习能力发展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