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
卢如虹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完全小学 423600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通常分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面临“读不懂”与“写不出”的双重困境 [1]。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出,通过将阅读中的语言积累、结构分析等要素,与写作中的素材选择、构思立意等环节紧密相连,可实现帮助学生在读写结合学习突破困境,实现阅读与写作共同发展。
一、布置读写分层任务,提升教学精准性
每一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有属于自己的特点,需要教师注重在读写结合课堂中落实分层教学 [2]。例如,在讲授《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教师依据对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了解,将学生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和提高层,并向学生具体布置分层任务,如基础层任务:在阅读中摘抄文中描写校园美丽景色和同学欢乐学习场景的优美句子,并尝试用其中
个词语造句;发展层任务:模仿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用几句话介绍自己的学校;提高层任务:以“我们的校园真美丽”为主题,写一段话,写出校园景色的美丽,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等,由此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精准性,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组织读写趣味游戏,加强教学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是枯燥的,学生极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尝试组织趣味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参与游戏中完成读写学习。例如,在讲授《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接力”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依据出示的关键情节卡片,如“红头被卷进牛嘴”“青头鼓励红头”等,快速找到对应段落,进行分角色朗读,借此加深学生对人物对话、情感和性格的理解。随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情节接龙”游戏环节,要求每个小组,依据课文结尾的内容,结合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性格,编排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节,借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续写能力,并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阅读与写作的乐趣。
三、开展读写巩固练习,保障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特别注重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堂中增加练习环节,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选择在授课后开展巩固练习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依据呈现的表格内容,回顾课文情节,梳理出故事的起因“老屋想倒下去休息”、经过“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先后请求帮助”、结果“老屋一直没倒”以及文中的主要人物,借此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紧接着,教师继续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一段对话,如老屋与小猫的对话,改写成一段简短的叙述,保留原有的意思和情感,借此锻炼学生在不同表达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巩固环节中获得阅读写作方面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阅读和写作两个重要教学环节得以衔接,通过融合教学和协作训练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协同发展,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构建更具开放性、生动性、高效性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实践中,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和读写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家军, 陶健.“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 中旬刊 ).2025,(05):97-99.
[2] 张平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探索 [J]. 智力 .2024,(3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