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与环境效益评价
庄滨宇 邢志伟
1身份证:371327199310161259山东建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身份证:371325199001310510临沂玖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论文围绕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与环境效益展开深入研究。详细介绍了生态型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分析其在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室内环境改善等环保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并通过量化指标与实际案例对其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生态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但在推广应用中仍面临成本、技术标准等问题。本文旨在为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态型建筑材料;环保工程;应用;环境效益评价;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导向。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领域,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生态型建筑材料以其环保、节能、可持续等特性,成为建筑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在环保工程中应用生态型建筑材料,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能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与环境效益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其应用价值与发展方向,为实现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生态型建筑材料概述
2.1定义与特点
生态型建筑材料是指在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使用及废弃处理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生态平衡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具备良好使用性能和功能的建筑材料。其特点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天然性与可再生性,优先选用天然、储量丰富或可再生资源;生产过程的低能耗与低污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与功能性,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废弃后的可循环利用性,便于回收处理和再加工,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
2.2分类
生态型建筑材料可分为多个类别。按原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生态型建筑材料(如木材、石材)和人造生态型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按功能,可分为节能型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环保型材料(如低甲醛释放的装修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型材料(如粉煤灰砖、矿渣水泥)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三、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3.1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节能方面,生态型保温隔热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新型的真空绝热板,其导热系数极低,保温性能是传统保温材料的数倍。将真空绝热板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能有效减少建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降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据统计,采用真空绝热板的建筑,其能耗可降低30%-40%。此外,相变储能材料也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节能材料。它能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运行时间,从而实现节能目标。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应用相变储能材料后,室内温度波动明显减小,能源消耗显著降低。
3.2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应用
生态型建筑材料有助于解决建筑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经过加工处理后,可制成各类建筑材料。以粉煤灰为例,它可作为水泥混合材、混凝土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减少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在道路工程中,利用建筑垃圾破碎后制成的再生骨料铺设道路基层,可减少天然砂石的开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相关研究,每利用1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可减少0.8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填埋。
3.3室内环境改善领域的应用
在室内环境改善方面,生态型装修材料具有明显优势。低甲醛释放的板材、水性涂料等环保装修材料,从源头上减少了室内有害气体的释放,保障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例如,硅藻土墙面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还能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同时调节室内湿度,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此外,天然石材、竹材等天然生态型材料,不含有害化学物质,且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美观性,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提升了室内环境的品质。
四、生态型建筑材料应用的环境效益评价
4.1能耗与碳排放效益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生态型建筑材料在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成效显著。以某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住宅小区为例,与传统建筑相比,该小区每年每平方米建筑的能耗降低了约35千瓦时,按照当地能源结构计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千克/平方米。在建筑材料生产环节,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生态型建筑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如每生产1吨粉煤灰砖,可比生产同体积黏土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千克。
4.2资源节约效益
生态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在建筑废弃物处理方面,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减少了对天然砂石资源的依赖。据统计,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若能有效利用,可节约大量的天然砂石资源。在工业废渣利用方面,大量的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被用于生产建筑材料,避免了废渣堆积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4.3室内外环境质量效益
从室内环境质量来看,生态型装修材料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对使用低甲醛板材和水性涂料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测,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为居住者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空间。在室外环境方面,生态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减少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等污染,同时降低了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废气排放,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生态型建筑材料应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5.1面临的问题
尽管生态型建筑材料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生态型建筑材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传统材料,这使得部分开发商和消费者因成本因素而放弃选择。其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不同厂家生产的生态型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对生态型建筑材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足,缺乏对其性能和优势的了解,也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5.2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型建筑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完善生态型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型建筑材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生态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室内环境改善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包括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等。然而,目前生态型建筑材料在推广应用中仍面临成本、技术标准和公众认知等问题。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标准完善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动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兰,等.生态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新型建筑材料,2018,45(10):112-115.
[2]王晓燕,等.生态型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及环境效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8):117-121.
[3]李志强,等.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混凝土,2019(11):147-150.
[4]王浩,等.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1,35(7):7062-7068.
[5]张红,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及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