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法应用研究
张天安
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7305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对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话题式教学法(Theme-based Teaching)将语言学习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主题语境之中,强调通过“内容”学习“语言”,而非孤立地记忆词汇和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目标的强化,话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愈发受到重视。本文旨在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话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首先,话题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相较于碎片化的句型操练,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感的话题(如“数字生活”、“健康饮食”、“环境保护”)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达欲。在特定话题情境中,学生为了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交际任务,会产生强烈的语言需求,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其次,它为实现语言的整体性、情境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围绕一个话题,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多种技能,实现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闭环,从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整合性学习更符合真实语言运用场景,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技能割裂的弊端。最后,该教学法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中外文化”、“社会责任”等话题的深入探究,学生不仅学习语言,更拓展了文化视野,增强了家国情怀,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综合目标,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话题式教学法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尽管话题式教学法优势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一,话题选择不当。部分教师选择的话题过于抽象或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和深入参与。其二,活动设计失衡。有时课堂活动虽围绕话题展开,但未能有效整合语言知识的学习,导致话题与语言技能训练“两张皮”,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后,语言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其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仍过多依赖于终结性的纸笔测试,缺乏对学生在话题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文化意识等的过程性评价。
四、话题式教学法的优化应用策略
(一)精准选择与设计话题,贴近学情时代
话题的选择应严格遵循新课标提供的话题范围,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如杭州亚运会、中国航天成就)、校园生活(如班级文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设计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单元话题,确保话题既能承载语言目标,又能启迪思维、浸润文化。同时要注意话题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同学段围绕相关话题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设计,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二)深化活动设计,促进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
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理解—发展—实践”的路径。首先,通过多模态语篇(视频、音频、文本)输入,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内容。其次,设计层次性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表层信息获取走向深层意义探究,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从事实性问答逐步过渡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最后,创设真实的输出任务,如围绕“环保”话题制作倡议海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小组辩论等,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学用结合。要确保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语言目标支撑,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习过程
应建立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多元体系。教师可采用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袋、项目成果展示、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话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对学生在小组讨论、项目协作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创新思维等素养给予及时肯定,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建议制定明确的评价量规(rubric),让学生清楚了解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自主调控学习过程。
(四)融合信息技术,拓展话题探究的深度与广度
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赋能教学。教师可借助智慧课堂平台、在线协作工具(如Padlet、金山文档)等,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背景资料的搜集、共享与协作探究;利用 VR 技术、线上博物馆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话题体验情境,打破课堂时空界限,深化对话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世界名胜”话题时,可以通过虚拟旅游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遗产,极大增强学习体验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
总之,话题式教学法是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其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与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师需以新课标为纲,以学生为本,精心选择话题,深度设计教学活动,辅以多元评价和技术支持,方能真正发挥该教学法的优势,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文化意识增强和思维品质提升的活力场。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话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持续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王蔷 , 李亮 .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内涵、理论与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 , 2023, 43(5): 79-87.
[3] 刘妍 . 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3, 46(10): 25-30.
[4] 陈则航 , 王琦 . 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行动研究 [J]. 基础教育课程 , 2024(02): 58-65.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 . 新时代基础教育英语学科自我评价指南(试行)[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01): 1-8.
[6] 张虹 , 李晓东 . 智能技术赋能初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23(8):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