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设计
邓水花
江西省遂川中学 343900
引言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志着“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战略导向。其核心在于打破“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体系,构建以德育为灵魂、智育为基础、体育为支撑、美育为浸润、劳动教育为实践载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例如,北京某高中通过“红色研学 + 劳动实践”项目,将思政课与乡村支教、非遗传承结合,实现五育目标有机统一。
1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在五育并举的时代教育大背景下,开展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具有多维度的深远意义。从学生发展层面看,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例如在社区服务项目中,学生既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又能锻炼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智育),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坚韧意志(体育精神),在项目成果展示中提升审美与表达能力(美育)。从教学改革层面讲,它为高中思政课创新提供了新路径,推动教学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优化课程设计与资源整合,构建更具活力与实效的思政课堂。
2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定位与五育融合的割裂化
项目式学习虽强调真实情境驱动,但部分教师仍将其视为“活动课”,导致五育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脱节。例如,在“模拟政协提案”项目中,学生仅完成文本撰写,却未深入理解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德育目标流于形式;在“社区垃圾分类调研”中,教师侧重数据统计方法的指导,忽视劳动教育中的责任意识培养。这种“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使得项目成果与五育目标呈现“两张皮”现象,难以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培育—实践转化”的闭环。
2.2 跨学科整合的浅层化与资源壁垒
项目式学习要求打破学科壁垒,但当前实践中存在“拼盘式”整合问题。例如,在“乡村振兴”项目中,地理教师分析人口流动,历史教师解读政策演变,思政教师总结制度优势,但各学科仍以独立模块呈现,缺乏对“五育”内在逻辑的串联。
2.3 过程支持与评价机制的滞后性
项目式学习对教师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部分教师存在“经验不足”与“角色错位”问题。例如,在“城市交通优化”项目中,教师未能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拥堵数据,导致项目成果科学性不足;在“红色研学”中,教师过度干预路线设计,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3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设计策略
3.1 以五育融合为导向,构建目标分层体系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目标设计需突破传统思政课单一德育目标局限,构建“三维一体”的分层目标体系。核心层以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聚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关键能力,确保项目设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2 以真实问题为驱动,设计跨学科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需打破思政课“说教化”倾向,以社会热点、学生关切的真实问题为切入点,构建“思政 +X”跨学科主题库。主题筛选原则应兼顾时代性、生活化与五育关联性。例如,针对“人工智能伦理”议题,可设计“AI 技术应用的边界与责任”项目,引导学生从技术原理(信息技术)、法律规范(法治意识)、伦理争议(科学精神)、职业规划(劳动教育)等多维度展开探究。主题实施路径需强化跨学科协作。
3.3 以多元主体为支撑,搭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项目式学习需突破校园边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支持网络。校内平台应整合学科资源与空间资源。例如,设立“五育融合项目工坊”,配备 3D 打印、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支持学生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成果制作的完整链条;建立“思政项目资源库”,收录典型案例、跨学科工具包、评价量表等,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架。校外平台需深化政企社合作。例如,与地方政府共建“基层治理实践基地”,学生可参与社区议事会、网格化管理等真实场景;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体验项目”,如“新能源企业调研”“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参访”,在劳动实践中渗透职业伦理与工匠精神。
3.4 以过程性评价为抓手,完善五育量化评估体系
传统思政课评价侧重结果性考核,项目式学习需构建“过程性 + 表现性 + 增值性”的综合评价框架。评价维度应覆盖五育全要素。例如,在“校园农场”项目中,设置“劳动技能”(种植记录完整性)、“团队协作”(角色分工合理性)、“审美表现”(农场布局设计)、“问题解决”(病虫害应对策略)、“价值认同”(对劳动价值的理解)等指标,实现五育可测化。评价主体需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社区导师评价等。例如,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社区工作人员可评价学生的服务态度与实效,服务对象可反馈需求满足程度,学生可通过视频日志反思成长收获,形成多维评价闭环。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与高中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下,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不仅是教学范式的创新探索,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框架以五育融合为价值锚点,通过目标分层、主题设计、平台搭建与评价革新四大支柱,系统回应了传统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多元互动”“重知识记忆轻素养生成”的痛点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既为思政课提供了跨学科整合、真实问题驱动的实践载体,又为五育渗透创设了价值引领、知行合一的育人场域。
参考文献:
[1] 三维协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政治育人路径探究 . 郭威 . 新课程导学 ,2024(21)
[2] 基于思政课一体化构建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探究 .李塞飞 . 安徽教育科研 ,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