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张丽荣
廊坊市香河县第六中学 0654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大维度,旨在通过历史学习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然而,传统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固化、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探究性作业以问题驱动、实践导向和跨学科整合为特征,能够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协作能力。本文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策略,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可操作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
1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意义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当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创新设计意义深远。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创新设计能打破传统作业的束缚,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跨学科整合、情境创设等策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现状
2.1 作业内容侧重知识记忆,缺乏深度探究引导
当前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设计,内容上多围绕教材基础知识点展开,侧重于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简单过程等。例如,在布置关于“辛亥革命”的作业时,常要求学生背诵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物、主要成果等。这种作业设计虽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但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层次原因、影响及意义的探究引导。
2.2 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形式普遍较为单一,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完成历史练习题等。这种单一的形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例如,对于形象思维较强的学生,他们可能更擅长通过绘画、制作历史模型等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而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则可能更愿意参与历史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2.3 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反馈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评价中,教师往往更注重作业的结果,如答案的正确性、论文的质量等,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历史研究报告时,教师可能主要关注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正确,而对于学生在资料收集、调查访问、分析整理等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则关注较少。
3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策略
3.1 以真实历史情境为载体,强化问题驱动深度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性作业需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通过创设真实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设计 " 宋代市井生活调查 " 作业时,教师可提供《清明上河图》数字化资源、宋代商业税契等史料,要求学生以 " 城市管理者" 身份撰写改革方案。学生需结合漕运系统、坊市制度等知识,分析交通拥堵、消防隐患等现实问题,提出疏浚河道、建立消防队等解决方案。
3.2 构建分层递进式任务链,实现个性化学习进阶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设计由基础到高阶的探究任务链。初级任务可设置 "历史人物档案卡 " 制作,要求学生通过教材梳理人物生平;中级任务升级为 "
历史事件辩论会 ",如围绕 " 洋务运动成败 " 展开正反方论证;高级任务则开展 " 历史主题研究报告 ",如探究 " 科举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以 "近代工业发展 " 主题为例,基础层学生需整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名录;进阶层分析企业分布与通商口岸的关系;拓展层则需结合世界史比较中日工业化路径差异。
3.3 融合多元评价维度,建立动态成长档案
创新评价机制是保障探究质量的关键。可构建 " 三维评价模型 " :过程性评价占 40% ,记录文献查阅量、小组贡献度等;成果性评价占 40% ,包含研究报告质量、创新点等;表现性评价占 20% ,通过课堂答辩、情景模拟等考察历史思维。例如在 " 改革开放 40 年口述史 " 项目中,过程性评价跟踪学生采访提纲设计、录音整理等环节;成果性评价侧重史料价值分析与历史规律总结;表现性评价则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家庭消费变迁。
3.4 开发跨学科主题项目,培育综合应用能力
打破学科壁垒设计综合探究任务,如 " 运河文化带保护 " 项目融合历史、地理、技术学科。学生需完成三项任务:历史组考证运河漕运制度演变;地理组分析水质污染与城镇布局关系;技术组设计智能监测系统原型。在 " 丝绸之路数字复原 " 项目中,学生既要运用历史知识还原贸易路线,又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标注关隘位置,还需通过 3D 建模技术再现古城风貌。教师可联合信息技术教师开发" 历史场景生成器" 软件,提供可交互的虚拟探究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初中历史探究性作业的创新设计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路径。本研究通过系统构建 " 情境化任务驱动—分层式能力进阶—多元化评价赋能—跨学科融合共生 " 的四维创新策略体系,不仅突破了传统作业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痼疾,更在实践层面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研究证实,当历史探究作业与真实世界建立深度联结时,学生能够主动调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工具,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 "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建构" 的认知转型。
参考文献:
[1] 差异化教学视域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杨瑞雪.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05)
[2]“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单元复习作业设计例谈 . 张国鹏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08)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2024 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与研究》( 课题编号:20242019) 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