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作者

张宇新

吉林省通榆县边昭学校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出问题,期望问题得到解答。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遇到的问题

1. 教师不重视提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对于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往往注重公式的推理验证,而忽略了对公式本身的推理,即公式是怎么得出的。华罗庚曾经说过:”重要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 ”教师在不断的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加强对公式的训练,却忘了提出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学生不敢问。在课堂上,学生不敢发问一是由于惧怕老师,二是怕自己丢脸。学生担心自己的提问会影响老师讲课的进度,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这也与老师不重视学生提问有关。学生还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大家面前提出会引起同学嘲笑,因此往往肚子里有疑问也不提出,不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3. 学生不想问。数学课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的讲授是数学课的主要授课方式,因此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容易走神,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往往懒得发问,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教给方法,使学生寻 ”疑 ”善问。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和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也应当重视预习工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以下预习要求:( 1 )阅读课本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 2 )根据例题要求,试操作;( 3 )选择与例题相仿的题目试练习;( 4 )对不理解的分析、解答过程做上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在课前询问老师或同学,或课中学到哪一处时随时提问。这样不仅加强了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这个问题往往被众多的老师忽视,经过解释,学生对 ”误差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自己往后的操作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也引起老师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从而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可谓 ”一问多得 ”。

2. 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 示范引导。学生问 ”问题 ”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 ”问题 ”的方法,让学生善问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小,才刚刚接触到数学,因此,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还是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的。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让学生觉得有 ”法 ”可依。如在学习提问题(第一册第一个信息窗)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学生说:”老师,火箭是怎么制造的? ”于是我又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顿时,课堂里鸦雀无声,我也愣在那儿不知怎么接下去,我想他们是不是不明白什么叫 ”数学问题 ”吧?于是我想了想,何不让学生先跟着我来问一问,说不定会有启发。于是我说:”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好吗?有几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下面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问一问。 ”“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多少颗松树? ”……学生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学生对于熟悉的问题很乐于接受,学习热情也很高。 ”原来提问就是这样啊,提问一点也不难,提问就是想问别人什么问题。 ”后来有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4.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 ”疑 ”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 ’为什么 ’,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教学时,依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

总之,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这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