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

申海霞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加强文化育人,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文化素养。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品牌,是当前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果及原因

近年来,山西省部分职业院校在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的“通识为基,职业为翼,以人为本”——“1+X”高职双语人才培养模式育人品牌,将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的“品三晋古建筑,育时代新匠人”育人品牌,借助山西丰富的古建筑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意识。这些成功案例为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成果取得具体原因有:

1. 政策支持力度大

山西省教育厅等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例如,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开展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认定工作等,为各院校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2. 院校积极探索实践

许多职业院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活动。如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融工匠文化、红色文化、榜样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通过“一核两翼五载体”构建育人品牌等。

3. 成效取得效率高

部分院校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一些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精神,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存在的问题

1. 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部分职业院校在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中,对山西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导致品牌建设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2. 品牌特色不够突出

一些职业院校的育人品牌在定位和特色上不够清晰,与其他院校的品牌存在同质化现象,难以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3.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建设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山西省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4.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但在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方面,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导致品牌建设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山西本土文化

通过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可以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有助于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增强职业院校的竞争力

具有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可以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和企业合作,增强职业院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三、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山西本土文化资源

职业院校应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山西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等,挖掘其中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元素,将其融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育人品牌。

(二)突出品牌特色

各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文化底蕴,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育人模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项目,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文化,为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和企业文化资源,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建设,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

四、山西省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路径

(一)资源整合维度

建立 " 三晋文化资源库 ",开发 " 一校一品 " 课程群(如大同煤艺、平遥漆器等特色课程)。

(二)实施路径设计

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开发流程。

实践活动:" 五个一" 工程(一次文化研学、一项技能比武等)。

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景观的职业教育表达。

(三)运行保障机制

政行校企四方协同平台架构。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含6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流程图。

五、结论

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突出品牌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校企合作等策略,可以有效推动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在未来的发展中,山西省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保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23)[R].2023.

[2] 王明达 .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机理研究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3] UNESCO.Transform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Training[Z].2022.

作者简介:申海霞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题:山西省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研究,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24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