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研究工作
广丽芳
河北省省直幼教服务保障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6 岁是幼儿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探索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红色教育内容与途径。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并进行了归因分析,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
一、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存在问题
1. 红色游戏情景创设表面化
目前,幼儿园红色教育在情境创设的材料使用上较为单一。幼儿以手工作品或者表演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高结构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对低结构材料开发、利用不足;在主题情景方面,存在拼凑的现象,同一主题下不同活动的情境设置缺乏连贯性,主题之间缺乏衔接性。
2. 游戏内容缺乏儿童性与连贯性
通过调查发现,在红色教育过程中,内容选择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儿童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部分红色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差较远等原因,存在幼儿难以形成经验链接,情感认同度较低的现象。
3. 游戏精神融入过程片面化
在红色规则游戏、表演游戏中,儿童处于被动的状态,游戏精神未被唤醒。有的活动过于游戏化,缺乏严肃性;有的活动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未关注幼儿需求。
二、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实施路径
1. 构建红色教育场域,增强游戏情景性
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应当让幼儿置身红色文化的学习场域,师幼共同建构红色教育环境。首先是创设红色教育情景。教师按照“幼儿发起活动—幼儿确定活动场地—幼儿商讨情境布置,邀请教师加入—幼儿制作,教师支持—师幼协同改进—教师归纳梳理”的实施路径,将幼儿作为红色教育实施主体,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情绪。
其次,红色教育应以材料为媒介,多重方式丰富幼儿感知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构建“材料超市”,弱化区域概念,把区域改造成低结构材料存放地,幼儿通过多层次、多种类材料组合使用等方式,深入开展游戏探究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将绘本、音乐、影视、云参观等融入红色教育,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
2. 筛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内容连贯性
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库,保障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连贯性。本研究将红色文化资源以四段时间节点为横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 年至 1949 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0 年至 1978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 年至2012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3 年至今)四个历史时期;以红色文化资源的三种样态为纵轴,即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信息资源,构建了红色文化资源库。在每一学期从四个时间段及三种红色文化资源样态中筛选内容,保障幼儿在感受红色文化时的时空连续性及内容的全面性。
3. 以儿童为主体,提高游戏的儿童性
以马赛克方法保障儿童拥有主题选择权。主题活动前,教师通过倾听儿童、召开儿童议事会、鼓励幼儿多形式表征等形式,了解幼儿对于红色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主题进行过程中,幼儿通过民主投票、小组协商、项目式推进等方式,筛选出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体验,幼儿通过绘画、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儿童海报,将幼儿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并梳理在主题墙上。帮助幼儿梳理感受、建立国家发展观。
三、多种形式提升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融入度
本研究从自发性游戏、探究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1. 自发性游戏
在红色教育开展过程中,自发性游戏常伴随着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一起出现,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但幼儿参与度、游戏性较强。如主题“战地医院”,幼儿在玩耍中无意发现玩具小马有局部破损,从而联想到了战争场景,生成了战马在战火中受伤了的故事情节,从而产生了战士、战地医生、护士等不同的角色,更多的玩教具和材料被应用于故事中,游戏情景和任务不断得到补充、丰富,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景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 探究性游戏
探究性游戏在红色教育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包括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如主题活动《地道战》,幼儿通过欣赏影片《地道战》,建立了感官经验,经过儿童议事会讨论,推选出用橡皮泥、椅子、纸箱等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地道,并进行成果展示。纸箱组组装的地道具有空间大、联通性强等优势,成功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大家进一步丰富材料,通过装饰地道,增加伪装物等,吸引了全园小朋友的关注,地道战由一个班级的游戏延伸为全园的游戏。幼儿不仅了解了红色文化,提升了动手能力,更是培养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3. 规则性游戏
此类游戏以体育游戏为主,教师综合利用多种体育游戏器械,创设了“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智送鸡毛信”等游戏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协调性、灵敏度,更是在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斗志。
结语
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充分揭示了游戏化学习在提升幼儿对红色文化兴趣和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效增强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 虞永平 . 深入实施课程游戏化,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J]. 早期教育 .2023(40).
[3] 高甜,王海英 . 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J]. 早期教育 .2022 (14).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01016 ;
作者:广丽芳,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