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

作者

钟春燕

石狮市石光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700

引言: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文本细读,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提升整体阅读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阅读局限,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基于多维视角解读文本,以此实现阅读能力与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因此,为实现此目标,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聚焦文章的关键词句开展提炼和解析,以此理解语段的深层内涵、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阅读环节,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后,也能积极推动文本细读教学的顺利实施[1]。

例如,在开展《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点刻画了赤壁的雄浑景观,下阕主要是对三国时期的英雄周瑜进行追忆,以此抒发内心抱负无处施展的郁结情绪,还能充分展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本首词的重点,品析词语的运用特点,以此解读作者的内心情感。例如,在上阕中,“淘”这个字充分展现出长江波澜壮阔的气势,“乱”主要刻画的是山崖的怪和险,而“穿”这一个字能够充分展现出山峰的高峻和陡峭,“惊”体现出浪花的汹涌澎湃,而“拍”体现的是波涛的拍打力度。尤其是这首词中的“千堆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此来彰显出浪花的颜色以及浪花大的场景。通过提炼并解读词中的关键字、词,学生能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景象,聚焦于景象描写,而这一描写的关键点是为下文描写人物做铺垫。而后则是引导学生解析下阕,通过解析“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周瑜年轻时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形象,从而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文章主旨。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能让学生精准提炼核心词语并深入理解。

二、细读文本,解析文章结构,厘清文章脉络

文本的主体结构可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轨迹,还能为学生细读文本,厘清文章的主旨脉络提供思路。在开展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局部和整体角度,解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描述的内容,分析文本结构的特点,从而能让学生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习得有效的阅读方法 [2]。

例如,在开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时,这篇文本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经典节选,描述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过,重点刻画了这一人物形象,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行文架构和思路,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整篇文章,了解明线(林冲被逼上梁山)、暗线(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随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小说的核心要素、文本叙述要点完成自主分段。如第 1 部分,主要描述的是在沧州林冲偶遇故交,即序幕。第 2 部分主要是陆虞候卫陷害林冲,设计陷阱。第 3 部分讲述的是林冲正式接管材料厂,第 4 部分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林冲前往山神庙复仇。从整体分段的结果来看,第 2 部分和第 3 部分可谓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最后一部分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文本的段落,通过主要描写的内容,理解每个部分点名的矛盾、埋下的伏笔。由此,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还能让学生厘清文章的主旨脉络。

三、细读文本,揣摩文本意象,培养审美能力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古诗文中,其扮演者类似于绘画中“留白”的艺术角色,其作用含蓄深远且妙不可言。在古诗文教学中,作者常常结合现实景象的特点和美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品析鉴赏,从而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特别是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基于诗词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品味、揣摩诗词中的意象,从而能深切感受诗词创作中的景象美和语言美 [3]。

例如,在开展《登岳阳楼》教学时,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所作,主要描绘的是洞庭湖壮观雄伟的景象,此景象和杜甫自身的孤寂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展现出作者怀才不遇和生活坎坷的悲苦情节,也有杜甫忧心国家与百姓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中的情感美、意象美和语言美,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古诗,仔细揣摩关键字词,体悟意象。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诗中的“坼”字进行解析,这个字在整首诗中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以此展现出洞庭湖水的汹涌澎湃;而“浮”字主要展现的是湖面浩浩荡荡,给读者带来一种恢宏气势之感,还能让读者感受到湖面之美。而后则是相继出现文中的关键意象,如“洞庭湖”“岳阳楼”“岳阳楼”,这些意象深度强化了景物的雄浑之感,还能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紧接着,陡然出现下一个意象“孤舟”,此意象能将学生的情绪直接引向苍凉和凄清的境地,暗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通过逐步解析这些对比性意象,作者所用到的情景交融手法、诗歌结构,还有情感随着意象的逐步转变的技巧。这种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模式,聚焦文学内核,强调学生对意象的揣摩,还能让学生在揣摩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汉语的诗性本质,解读每个字词在古诗文中的深层内涵。由此,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能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表达美的素养提升目标,有利于为学生深度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文本阅读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句、解析文章结构、品析语言特点以及揣摩文本印象。由此,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及思想,还能促进学生情感表达,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雨霄 . 基于文本细读法的高中语文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D]. 绍兴文理学院 ,2024.

[2] 高小茜 . 文本细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D]. 辽宁师范大学 ,2023.

[3] 何莹 .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法应用研究 [D]. 湖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