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张鑫悦 李卓奇 刘慧妍 周微 王金革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一、新商科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在要素供给层面,高素质人才属于新质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关键要素。现阶段,新商科建设核心在于以理论与技术培养为基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具备良好复合型特征的新型人才。依托新商科建设,这些专业人才能够实现对于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关系的精准把控,并通过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使新质生产力能够依托人才智力支持,获得进一步发展[1]。
在产业升级层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均属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的具体表现。新商科建设依托产业链、商业模式等研究工作的深度开展,从而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产业发展与变革中,借助新型商业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使产业能够朝着现代化、绿色化等方向得以持续发展,最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基础保障。
二、新商科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新质生产力适配课程体系构建
作为新商科建设中的关键组成内容,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基础,加快推进适配课程体系构建步伐,以便通过新商科建设能够真正培养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构建期间,需针对传统商科课程存在的不足进行明确,依托学科知识整合、新兴技术的合理融入等方式,构建起更具综合性的新商科课程结构体系。
首先,课程内容方面,需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的核心领域为基础,借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内容的合理引入,打造出全新的商科课程模块。这类课程模块的科学构建,能够在丰富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对于学生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此期间,为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始终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则需做好课程内容动态更新工作,依托动态更新机制的引入应用,在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更新商科课程内容,进而在针对性课程内容的助力下深化人才培养层次 [2]。
其次,课程内在逻辑方面,需依据理论、应用与实践的模式,构建起全新的递进式课程结构体系。从而确保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以夯实学生商业基础理论为前提,依托专业课程内容,提升学生专业领域综合能力素养,并通过实践课程,实现对于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最终以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帮助学生从系统化角度出发,深度理解并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科学创新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商科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商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决定着新商科建设助推作用能否得以有效发挥。对此,需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角度出发,针对传统以讲授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以便在明确学生中心地位的同时,将实践与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在此期间,可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科学引入与应用,通过将商业项目与商科教学进行结合,组织引导学生在组建专业团队的同时,深入项目决策到最终评估等整个过程中,依托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在真实项目的作用下,实现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而借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真正培养出具备良好问题解决与团队协作等能力素养的新型人才。同时,还应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期间,做好弹性学习制度的建设工作,使学生能够在自身职业发展需求与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规划学习进度,以便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效。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还可通过与企业构建良好合作关系的方式,在整合学校、企业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借助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科学构建,深化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参与层次,使其能够从实践教学、项目资源等层面出发,帮助学生基于企业实际运营状态,全面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校企合作中,学校则需以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需求为指引,科学调整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能够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效对接。
(三)打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师资队伍
新商科建设中,师资队伍作为影响新商科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在提高新商科建设质量的同时,为新商科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对此,为充分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则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多元化师资引进制度的科学应用,招聘更多具备良好学术基础与专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人员。同时,还需通过现有教师人员培训工作的有序落实,依托科学的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借助学术交流、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的组织开展,拓展现有教师专业素养、实践能力提升路径,使其能够在新商科建设中,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进而切实助力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高效落实 [3]。
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质效,还需通过现代化师资队伍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应用,从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多个层面,针对教师队伍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合理融入教师评价工作中,以便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最终确保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加入新商科建设中,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出自身力量。
(四)深化新商科研究与产业实践联动层次
新商科研究、产业实践联动等均属于新质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重要路径,依托新生科研究与产业实践联动,能够在精准获取产业需求的同时,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实践问题等作为基础,通过针对性研究工作的有序落实,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出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在此过程中,需做好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工作,深化学校、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层次,使其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为新商科研究打好基础。同时,依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等工作的开展,在成果转化机制的作用下,使新商科研究成果能够朝着产业实践方向进行有效转化,最终在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
结语
新商科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需从实际出发,针对新商科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明确,并加大对于实践路径的研究力度,从而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项路径的有序实施,在提高新商科教育质效的同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输入更多更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资源,最终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似保.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24, 33 (05): 25-29.
[2]李瑞松. 新商科应用型营销人才数字化培养“三新”研究 [J]. 秦智,2024, (09): 122-124.
[3] 熊鹏 . 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J]. 沿海企业与科技 , 2024, 29 (04): 81-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SJGYB202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