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林凤
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中心幼儿园 430040
幼儿园教育坚持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日常活动中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生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生存为线索,旨在通过多种多样、体验性强、互动性好的活动,帮助幼儿初步掌握生存技能,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幼儿进入大班之后,其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比较适合开展系统化的生存教育活动。
一、生存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安全教育理论
安全教育理论重视通过教育活动来加强个人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阶段,安全教育涵盖幼儿对危险的认知,还包括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1]。生存教育活动依据安全教育理论,借助循序渐进的活动计划,让幼儿慢慢掌握防护、逃生、急救等技能,形成风险判断和应对意识。这种理论支撑使得活动具有合理性与系统性,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幼儿主动保护意识与安全责任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理念
游戏化教学理念提倡借助有趣、互动、体验性强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度和主动性。在生存教育当中,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游戏或者情形活动融合起来,让幼儿在轻松高兴的气氛里把握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游戏化教学重视过程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结果,要幼儿去尝试,去探究,去更新,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而且游戏的规则,情形能够促使幼儿明白行为准则、因果关系,做到知识的内部化和行为的迁移。通过游戏化的规划,生存教育活动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二、幼儿园大班生存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化情景模拟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生存教育活动中,教师提炼明确的活动主题思想,并据此设计活动目标,优化活动实施策略,使生存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深度贯彻落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通过营造虚拟或者生活相关的场景,教师就能使幼儿在体验并且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及安全知识。而在开展这样的活动时,所创建的情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而且要带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并应对问题的欲望,经过多次参加主题化的场景活动,幼儿就能在互动体验下学会怎样理解那些安全的行为规矩,并渐渐建立起一些基本的风险评估,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才能,从而为日后在日常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例如,幼儿园大班“生存教育活动——森林探险”中,教师采用主题化情景模拟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度。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布置好教室和户外场地,营造出森林探险的氛围,给幼儿讲述森林探险的故事,让幼儿注意森林探险时存在的危险及安全规则。幼儿处于探险情景之中,需找到安全的路走,避开障碍物,遵守探险规则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幼儿探险活动中给予适当的提示与引领,使幼儿明白安全行为准则,还要支持幼儿自行决策,协同合作。幼儿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生存技能,形成风险意识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做到知识,技巧以及态度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角色扮演与互动体验
角色扮演与互动体验是生存教育活动中主要的实践策略。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模拟事件的处理过程,以加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幼儿在角色扮演时能体验众多社会角色与应对状况,体会行为规范及职责划分,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决策能力。而且通过互动体验,幼儿在小组协作和交流中,可以掌握互助和交流方法,提高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角色扮演与互动体验融合真实或者虚拟情境,令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存技能和安全知识,实现认知、情感以及技能方面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大班的“生存教育活动——安全小英雄”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幼儿被分成不同小组,各自扮演消防员、医生、警察等角色,然后模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简单的急救操作以及交通安全的情境。教师会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消防帽、急救箱、交通指示牌等,并在活动中适当加以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任务,幼儿根据分工进行任务完成,像找到安全出口、处理一些小伤、当小交警指挥交通等,这些互动让幼儿学到安全行为规范还有团队合作的方法。
(三)多感官融合教学
多感官融合教学倡导在生存教育活动里综合利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类感官,以此增进学习体验与知识消化成果 [2]。依靠图片、模型、声音、视频以及操作实物等手段,幼儿可以更为直接地体会到潜在的危害要素以及怎样做才是安全的行为准则,种种感官刺激有益于改善幼儿的留意、领会、记忆力等各方面能力,使得他们在实际操作当中更容易学会生存技巧和应对办法,并且多感官交融教学方式可以符合不同的幼儿求知诉求,激发他们的探索意愿,加强其主动参与度,这样一来就可优化生存教育效果并增添乐趣。
例如,幼儿园大班的“生存教育活动—安全小探险”中,教师就会采用多种感官来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安全的知识。在此活动中,教师会播放一些火灾、地震等安全的场景的视频给幼儿看,同时还会播放一些警报声让幼儿听到有危险了,幼儿还可以触摸模型,使用安全标志卡片等,让幼儿亲自去感受如何躲避危险,如何使用急救工具等。这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综合去感受安全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幼儿在教师引导观察和讨论以及亲自实践过程中,能增强幼儿注意力和理解能力,使幼儿通过操作与互动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变成自身的能力,真正做到认知、实践、态度三者统一。
结论:
生存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未来,要改进活动规划,将主题活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多种感官体验和家园共育这些策略共同应用,做到幼儿主动探究和协作完成的任务相互融合。还要用科技手段和多种评价体系,不断地让活动变得更有趣、更有实用性、更有效率,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和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瑞 . 生存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J]. 家长 ,2025,(04):137-139.
[2] 王琰 . 拨响生命的琴弦——生存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J]. 考试周刊 ,2012,(3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