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初探
胡良梅
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 高级讲师 710108
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中的一个特定单元主题,对单元内的所有教学内容(语篇、词汇、语法、技能、文化知识等)进行深度解读、整合、重组和优化,设计出具有逻辑关联性、目标递进性和情境统一性的系列课时教学活动,最终引导学生实现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协同提升的教学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素养,助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1. 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主题引领贯穿全程。将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来展开,教学目标上,围绕教学主题设定清晰、分层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具体可以分解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并将其分解到各个课时,确保课时目标服务于单元目标。内容整合上,着眼服务于单元主题教学,打破就词汇教词汇、就语法学语学、就阅读练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单元内所有语篇、语言知识、技能训练系统性嵌入单元整体教学中。活动设计上,也要围绕教学主题,逻辑上层层递进,如按照感知理解、分析应用、迁移创新的逻辑链路,形成教学活动的有机链条。
1.2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就是要彻底打破传统的课时独立、目标分散、侧重单项技能、拘泥单个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将整个单元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围绕选择的教学主题,来区分细化教学目标;紧盯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着眼服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区分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解深度和语言运用能力,确保各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实现大单元主题教学效果的全面跃升。
1.3 多学科知识融合渗透。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更加强调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成功融合多学科元素,将不同学科知识交叉应用、整体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更灵活地运用所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跨领域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多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增强文化认同感。高中英语教材不乏传统文化的身影,而将其与大单元主题教学相融合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利用多渠道收集、挖掘更多蕴含文化的素材和资源,与单元语篇相关的思想观念、风俗文化、传统节日等,如此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探究传统文化,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了解文化的多样风情,增强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 [1]。
2.2 强化文化自信力。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交流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然而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接纳,更包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在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融入教学全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当面对西方文化时,他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展示和传播本民族文化。
2.3 提升学科教学力。高中英语新课标强调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要意义。英语课程教学大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贯穿着西方的思维习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需要教师研究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契合点,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文化教学情境,设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学习问题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牢文化自信,实现全面发展。这一新学模式能够实现英语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增加英语课程的吸引力,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敏感度和辨识力,提高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效果。
3.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主要策略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单元主题下的其他文化(尤其是教材中呈现的西方文化)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异同,探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深层原因,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3.1 融入文化元素,确立教学目标。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将零散、单一的课程活动整合,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状态下,整合新旧知识,扩充自身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在有机渗透文化元素的背景下来科学确立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价值观完善等方面入手,发挥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规范单元教学流程 [2]。如必修三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World 单元教学中,可以将语言能力目标设定为“能用英语描述中外主要节日的起源、习俗、象征意义;能比较不同节日文化的异同;能就节日文化进行简单交流。”将文化意识目标设定为“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核心习俗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如家庭团聚、驱邪避疫、感恩自然、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尊重世界节日文化多样性;初步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华节日文化的能力。”将思维品质目标设定为:“能分析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心理;比较中外节日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批判性看待节日商业化现象。”将学习能力目标设定为:“搜集整理中外节日信息;合作探究文化主题。”
3.2 围绕单元主题,梳理语篇内容。围绕单元主题,梳理语篇内容,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寻找文化与单元教学内容和路径则是教学的重要所在 [3]。教师要从语篇入手,分析内容,梳理内涵,为传统文化的融入创造机会,在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在语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传统文化实现协同育人。如, Festivalsandcustoms 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析挖掘,深入了解单元语篇中所富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奠定单元教学的基础。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读单元语篇课文,有效梳理语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庆祝或纪念方式、风俗习惯。单元语篇学习中,教师要融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将学生随机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任意选择一个节日、风俗进行探究,采用 PPT讲解、口头汇报或情景演示等不同形式在课堂中展示,着重介绍不同节日或习俗的起源、庆祝方式、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单元教学的有机融合。
3.3 优设学习情境,创新教学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情、传统文化等因素,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在英语单元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单元主题下的其他文化(尤其是教材中呈现的西方文化)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异同,探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深层原因,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如,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万圣节 (Halloween) 的语篇,重点理解其“驱邪避疫”的起源和戴面具、南瓜灯、不给糖就捣蛋等相关习俗。同时,补充学习关于中国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的英文材料,重点理解挂菖蒲艾叶、佩戴香囊、饮雄黄酒、赛龙舟等习俗,了解端午节赛龙舟原有的驱赶鱼虾、保护屈原遗体的寓意,比较端午节习俗与“驱邪避疫、祈求健康”的联系。通过万圣节与端午节起源与相关习俗的比较,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戏谑并存,与中国农耕文明对自然节律、草药智慧的依赖及对忠臣义士的纪念,这两种文化的异同。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性学习,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进取,探索求知。
3.4 构建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评价,充分关注学生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合作探究、信息处理、读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如,Festivals and customs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项目学习活动以及单元教学完成之后,组织集体性练习反馈,来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理解等。与此同时,对于整个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情况,可借助学生自我评价表和小组合作评价表的设计,从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根据表格完成评价。
结束语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是教学的创新发展。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方法,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全面推动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倩 . 文化引领 : 高中英语大单元主题教学研究 [J]. 高考 . 教改研究 ,2025(1):54-57.
[2] 周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策略 [J]. 校园英语 ,2024(17):184-186.
[3] 张新妮 . 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探索 [J]. 中学生英语 ,2024(1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