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黄平香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枫林校区) 330013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要通过传统经验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更新教育新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平台。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资源,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必将有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年龄水平的特点和课外资源的匮乏,使得小学生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有限,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接受者的教学模式,孩子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机械地被灌输各种知识,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一提到语文课,总能让人联想到两个字——枯燥。然而,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在教学情境中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资源,语文课堂一改枯燥,变得形象又生动,鲜活又有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需要孩子们重点理解“五彩缤纷”一词的意思。这个词语在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孩子们很快找出了很多,如: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 .....r 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五彩缤纷可能是什么意思,孩子很快能回答出:表示颜色繁多。紧接着我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如:黄色的银杏叶等,让孩子们发现:秋天的颜色颜色不仅繁多,而且很鲜艳,所以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色彩鲜艳。不仅如此,我还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们联系生活,想象在哪些地方见过五彩缤纷的事物。在悠扬的音乐下,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五彩缤纷的气球在天空漂浮,有的说 : 公园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紧接着我又出示气球图和花朵图给孩子们欣赏。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技术,孩子们不仅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而且印象深刻,能活学活用。
再如,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月光曲》时,贝多芬按下琴键弹奏曲子时,盲人兄妹俩想象的三幅画面:月光升起,洒满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海面刮起大风,卷起巨浪,其实这三幅画面正是曲子旋律的变化:舒缓——渐强——激昂。可是当今很多孩子没有听过这首曲子,很难理解兄妹俩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想象。这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曲子《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学生不知不觉能入情入境想象这三个画面的情景,并入情入境地朗读好这三段话,感受曲子带来的美妙感受。这样,就不难感受到解妹俩的丰富想象力及音乐才能。
二、信息技术在拼音和生字教学中的应用
拼音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入门,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但是教材中的图画是静止、无声的,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些图画,可以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学习发音。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拓展,如播放欢快的字母歌,创设情境游戏归类识记等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非常抽象的表音符号同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再如,在生字教学上,特别是低段生字教学。汉字字音分类多,字形多,笔画和结构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比较复杂,对于初次接触识字、写字的学生来讲比较困难。这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就很有必要了,可以演示生字的正确读音、笔画、笔顺、汉字部件、间架结构等,特别是一些象形字,如:水、山、火等,还有一些会意字,如:明、歪、休等,如果用动画演示汉字的字形演变,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调动孩子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字形、字义的理解和记忆。再如,在学生写字时配上音乐,可以消除孩子写字时的烦躁不安,陶冶孩子心境和性情,提高写字美观规范程度,掌握字形结构,让孩子交出规范整洁、美观大方的生字作业。
三、信息技术在布置作业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一起作业”、“作业盒子”、“班班通”、“途途朗读”等家校作业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上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抄抄写写占了半数,学生不感兴趣,形成敷衍了事、不懂脑筋的坏习惯,特别是朗读课文这块作业,老师很难检查到位。随着这些作业平台的应用,老师除了可以布置趣味性常规作业,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布置朗读作业。如在“途途朗读”平台上,学生可以听名家范读,还可以自己朗读录音,系统会自动评分并且显示读错的地方,及时又准确的反馈让孩子们对朗读乐此不疲。另外,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动手的作业,如学了《中国美食》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项和家长一起做一道美食的作业,要求说出制作过过程,并上传图片。很多孩子把录音和图片积极上传到“班小二”作业平台上,老师可以及时查看和反馈,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不仅弥补了传统语文布置作业的单一性,还提高了孩子的作业兴趣,也加强了家校沟通,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不过,在作业信息技术平台布置作业数量不易过多,时间不宜过长,老师可以间断性布置,并且要叮嘱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使用,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与表达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等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建议积极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之《一只想飞的猫》的整本书阅读的读后分享课中,为了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分享读书成果的积极性,我将文本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首先,创设话外情境,让一只卡通猫——“知知”来串讲整堂课,课前给卡通猫配上音,实现“人猫”互动;其次,在检测阅读效果环节,我设置了精美的PPT 题卡让学生闯关答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多媒体电脑会自动反馈结果,孩子们答题积极性很高;再次,在学生分享阅读记录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功能,展示优秀“记录卡”供示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配上动画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孩子们表演根据此书改编的情景剧,并由卡通猫揭示此书带给我们的道理,实现阅读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鲜活有趣,学生阅读兴趣有增无减,阅读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出版。90000 字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吴忠豪,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年出版。75600 字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吴彦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513000 字
[4]《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例式解读》,徐鹏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88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