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对策研究

作者

杨学承

中共新野县委党校 河南新野 473500

摘 要:新野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监管制度落地落实。但也存在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职责界限存在模糊地带等问题。对此,应持续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将质量安全监管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宣传工作,补充相关人才到监管队伍。

关键词:新野;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对策

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的新阶段,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公众期待也越来越强,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因此,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一、新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

安全监督工作机制建立

1.以“四个最严”强化安全意识,夯实工作基础。按照习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格局,明确了农产品安全工作“该谁管、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提高生产合规性”。成员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

2.以“四个保障”明确责任分工,筑牢组织体系。 一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二资金保障。县政府每年都专项拨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各项工作经费。三机构设置。成员单位都设置了质量安全监管股,设立了乡镇级监管站、村级协管员, 推行网格化管理。四是规划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制度的通知》、《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制度》等制度,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二)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及安全知识宣传

1.健全监管体系,提高能力建设。一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立企业自检室。网格化监管和“两级三层”的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二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对县乡镇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每年开展业务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

2、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安全氛围。一悬挂标语。在快速通道、干道、产业园区设立了宣传标识牌,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开展培训。对监管、执法、检测队伍,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开展农安法培训。三用好平台。利用报纸、杂志、微信、短信定期推送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标准化生产规程等内容。

(三)安全监测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围绕大宗产品、特色产品、重点品种,针对不同区域、重点企业、问题产品、薄弱环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

2.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绿色食品企业,全面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记录”的标准建设;严格落实标准入户,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的原则,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

(四)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建设情况

1、紧盯“两大环节”狠抓源头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一是投入品监管。全县所有涉农经营门店全面,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建设农资销售信息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二是生产基地监管。开展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活动。执法大队不定期的对监管对象开展执法监管,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2、严格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统筹推动农产品追溯管理。构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追溯管理新模式,督促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等制度,实施追溯管理。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协作机制执行情况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作机制,有效开展农资治理。一县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新野县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清单》,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二规范质量安全“监检联动”工作。确保农产品监管和检验检测的有效衔接,按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检联动”抽检计划》文件要求,开展了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工作。三成立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综合执法,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执法合力,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二、新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一)源头监管的技术支撑不足

重塑性改革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职责划归市场监管部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技术支撑,并且由于监管部门职能分割,职责界限存在模糊地带,重复监管与监管盲区并存。

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强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承担任务多,工作量大,人员不足。面对面宽、量大、分散的生产经营者,监管不到位,监管难、处罚难的问题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乡镇监管站存在有名无实现象

乡镇监管站存在有名无实现象,虽然县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监管机构,也没有专职监管人员,没有达到“有机构、有岗位、有职能、有人员”的五有要求,监管工作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基层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新型经营主体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因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缺少资金,没有认证奖励补助等原因,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力,对监管支持配合不够,“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性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标准化生产推进困难。

三、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一要快速完成检验检测室“双认证”工作。二要抓紧完善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和职责。

(二)将监管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切实加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的力度,必须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做保障。

保障乡镇和村级监管体系的运转经费

乡镇政府所属乡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把该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购置必要的监管、检测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等并落实村级管员补助,保障村级协管员必要的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要在全社会形成了解、支持、监督和推动“三品一标”工作的良好氛围。县政府要出台奖补政策,拿出专用经费扶持“三品一标”认证主体,示范引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监管检测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队伍建设,根据工作任务,应配备适量专业技术人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结束语:

综之,新野县委县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四个最严”和“四个保障”为抓手,营造氛围,加强执法,全力推进标准化和可追溯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模式,为“三个新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亮.山东临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4):116-117.

[2]芦昱文,冯玉芳,刘志业,邵旭平.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提升措施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06):170-173.

[3]李斌,殷苑铭,张丽.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3,(16):35-38.

[4]王昀.乡村振兴战略下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