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工程实践中造价控制难点与对策
袁梦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引言:
医院工程是集医疗、科研、管理和人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系统专业性强、投资额高等特点。有效控制其造价不仅关系到资金的合理使用,也直接影响医院的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当前,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医院工程在造价控制实践中仍面临设计变更频繁、材料设备高标准、高难度施工组织及政策审批滞后等难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亟需从制度机制、技术手段与管理能力等多维度出发,构建更加科学和高效的造价控制体系。
一、医院工程造价控制面临的主要难点
1. 前期规划与设计变更频繁
医院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功能布局复杂、涉及科室众多等特点,前期规划若不科学或缺乏深度调研,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医院管理方、设计单位和使用科室之间沟通不畅,常出现因功能调整、技术标准变更等原因导致的设计频繁修改。这类变更不仅增加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复工作,还直接推高材料采购、施工安排及现场管理成本,造成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甚至影响整体工期和投资计划。
2. 医疗功能要求高导致材料与设备造价偏高
医院建筑对医疗功能区的环境洁净度、安全性、抗菌性及设备承载能力要求极高,远高于一般民用建筑。例如,手术室、ICU 等区域需配置高级别的净化系统、无尘地面、高强度抗菌涂料及智能控制系统,同时还需预留大型医疗设备的安装与运行空间。这些高标准导致选材只能使用进口或高端国产产品,造价明显高于常规材料。此外,医疗设备的选型和配套安装也需满足定制化、精细化要求,进一步加重造价负担。
3. 施工组织与管理协调难度大
医院工程建设周期长、专业分包多,机电、暖通、净化、智能化等系统复杂交叉,施工管理要求极高。各专业工种需密切配合,稍有错位即可能影响后续工序,增加返工概率。在项目管理中,施工单位常因设计图纸不明确、施工场地局促、施工与医院正常运营交叉干扰等问题,导致管理压力剧增。多方协调不力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可能出现进度滞后、成本增加和质量风险并存的局面。
4. 政策与审批流程复杂影响资金与进度
医院工程属于重点民生项目,受制于政府审批流程、招标程序和资金拨付监管等多项政策影响。前期立项、可研评审、施工图审查等环节流程冗长,周期不可控,易导致项目推进滞缓。此外,建设资金多来自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受制于财政周期与拨款计划,一旦拨付延迟,将直接影响工程款支付、设备采购及施工进度,形成资金与进度双重受阻的局面,增加造价风险。
5. 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造价动态管理困难
尽管部分医院工程项目已尝试引入 BIM 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但整体来看,信息化水平仍不高。当前许多项目依旧依赖传统的手工预算、纸质档案和分散记录,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与动态成本控制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变更信息难以及时反映到造价调整中,导致工程量清单与现场情况脱节,成本监控滞后。此外,设计、施工、审计等各环节缺乏高效信息协同,无法实现全过程造价闭环管理,最终影响投资控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医院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前期策划与功能定位控制
医院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策划阶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建设单位应在立项阶段组织多专业联合调研,充分听取使用科室、运营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意见,确保建筑布局、医疗流程与实际需求高度匹配。在功能定位上,应根据医院的发展定位、服务半径、学科发展规划等因素合理确定床位数、诊疗能力和医疗科室配置,避免因功能模糊或定位不清导致后期频繁调整。通过优化初始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功能重复与空间浪费,可有效控制建设规模与投资额度,从源头降低造价风险。
2. 完善全过程造价管控机制
医院工程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造价控制体系,强化从可研阶段到竣工结算的全流程管理。事前控制方面,需通过动态概算审核和投资估算比选机制,确保投资额度科学合理;事中控制强调施工阶段的变更控制与现场造价核查,及时评估技术调整对成本的影响,避免随意变更;事后控制则包括严格的结算审核、竣工审计和绩效评估,确保最终造价真实、合理。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由专业咨询机构协助实施,并与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联动,提升投资控制的整体效能。
3. 推行工程总承包与BIM 技术协同应用
针对医院工程专业分工复杂、系统集成度高的特点,推行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可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资源,提升建设效率并强化成本控制。同时,BIM 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模型工具,具备三维协同设计、碰撞检查、工程量自动提取和动态成本管理等优势,可在设计阶段实现深度可视化沟通,减少后期变更;在施工阶段通过进度模拟与资源优化提高现场组织效率。通过 EPC与 BIM 协同应用,可实现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过程透明,有效降低重复建设、返工浪费和预算超支的风险。
4. 优化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制度
医院工程招投标应坚持“技术与价格并重”的评标原则,引导优质企业参与竞争,避免低价中标导致后续履约困难。在招标文件编制中应明确工程量清单、材料规格、进度节点与质量标准,并设置合理的变更控制机制与索赔处理条款,防范合同纠纷。合同管理方面,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合同范本,明确总承包单位与各分包单位的权责划分、付款节点与考核标准。强化合同履约监管,通过合同动态执行分析与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合同执行的合规性与时效性,为造价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5.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协作效率
医院工程建设涉及医学、建筑、设备、信息等多学科交叉,项目管理人员需具备复合型能力。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和委托代理机构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在项目策划、造价识别、风险评估及合同谈判方面的综合水平。同时,应注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决策协调,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管理失误。通过构建专业、高效、协同的项目管理团队,可大幅提升造价控制的精准性与执行力。
6. 加快推进数字化造价管理平台建设
数字化手段在造价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医院工程应建设统一的造价信息管理平台,集成预算编制、过程控制、变更记录、付款审批和结算审计等功能,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实时更新与多维分析。该平台应与 BIM 系统、财务系统和进度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壁垒,形成完整的造价数据链。通过数据驱动的动态成本分析与预警机制,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偏差、调整策略,保障项目在既定预算内高质量推进。此外,数字化平台还可为后续医院运营期的维护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支持。
三、结束语
医院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面对复杂的建设需求与高标准的医疗功能要求,传统的造价控制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医院建设的实际需求。唯有在制度建设、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提升前期策划质量、推动信息化手段应用,才能实现对医院工程投资的精准控制与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保障工程质量与效益的双重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碧莲 . 宁化县医院安装工程造价的界面管理 [D]. 兰州交通大学 ,2024.
[2] 刘平 , 张秀娜 . 公立医院大型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案例研究 [J]. 中国总会计师 ,2024,(01):129-131.
[3] 吴丽萍 . 综合医院基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探讨 [J]. 工程与建设 ,2022,36(06):1856-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