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医中药治疗痔疮的临床应用

作者

吴长春

深圳常春堂中医(综合)诊所

一、中医中药治疗痔疮的重要意义

中医中药在治疗痔疮这个领域有着不可忽略的实用意义,它的治疗效果不仅局限于让病人的不适减轻,还着重于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病和疗伤兼顾的目的。中医中药疗法的关键优势在于能保证治疗效果、保障病人服药的安全性、防止病症复发和帮助病人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这给痔疮的诊治提供了十分有特点的专门化方法。在疗效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痔疮(比如急性发作期和长期缓解期),或痔疮出现的典型表现(像便血、疼痛以及肛门突出这些现象),定制合适的、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策略。

在安全性上,中医药疗法有着明显的优势,相较于手术治疗,它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术后患者用 VAS 评分法来评价疼痛的程度时,大多处在 6到 8 分的范围内,并且常伴有 30% 左右的尿潴留以及 15% 左右的伤口感染风险;而中药熏洗或者栓剂等传统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且以轻度的皮肤瘙痒为主,停药之后就能自行恢复,患者整体的耐受性更好一些。

在痔疮复发防治方面,中医药采用调治体质的办法来缩减疾病再次发生的风险。按照中医观点,痔疮频繁复发常常同湿热体质和脾虚气陷有关,而服用中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体质状况。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通过中医干预的患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并且表现出较好的长期疗效稳定性。中医药重视辨证施治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以及病情差异制订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而提升了复发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凭借整体观念引领下的辨证论治手段,既减轻了痔疮的症状,又从根本上调节了机体的功能失调情况,给患者健康提供了连续性的保护。

中医药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尤其是在缓解痔疮相关症状以及加快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对于急性发作的病人来说,经过连续 3 天的中药熏洗疗法之后,肛门疼痛和瘙痒等症状能够得到有效减轻,而且还有利于部分病人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手术之后还需再休养大约两周)。从研究数据来看,采用中医疗法的病人的生理机能、疼痛感受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均比基线提升了 30%~40% ,这种效果要比单纯依靠西医药物治疗组好得多。

二、中医中药治疗痔疮的临床方案

2.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湿热下注证:根据病机分析,湿热蕴结肛门处,致脉络受损,故见便血鲜红、肛门灼痛、肿物脱出红肿、大便黏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可选槐角丸加减方(槐角 15g ,地榆炭 12g ,黄芩 10g ,枳壳 10g ,当归 10g ,防风 10g ,黄柏 10g ,车前子 15g 包煎),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总疗程 7-10 日。

气滞血瘀证:根据病机分析,此病属气血凝滞型肛周病,病机主要在于局部脉络受阻,临床表现为肛门部位有肿块外露、剧烈疼痛、便血呈暗红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对于这种证候,应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原则,以止痛如神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秦艽 10g 、桃仁 10g 、皂角刺 10g 、苍术 10g 、防风 10g 、黄柏 10g 、当归 12g 、川芎 10g 、红花 6g,每天一剂,水煎服,连续治疗 10-14 天。

脾虚气陷证:根据病机,本病主要由脾虚失运、中气下陷所致,出现肛门肿物脱出(难于回纳)、便血量少色淡、精神疲乏、食欲缺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治疗宜益气升提、固脱止血,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 15g,党参 12g ,白术 12g ,炙甘草 6g ,当归 10g ,升麻 6g ,柴胡 6g,陈皮 6g ,仙鹤草15g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治疗 15-20 日。

2.2 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

中药内服疗法侧重于调理脏腑机能并改善体质,其治疗方案要依照辨证施治原则灵活调节:便血症状明显者可加入仙鹤草 15 克、侧柏叶 12 克以加强止血效果;疼痛较重者则需加大乳香 6 克、没药 6 克用量以减轻痛感;脱肛症状突出的病例宜采用枳壳 12 克与金樱子 15 克配伍以固涩止脱。

中药熏洗:该疗法对于各种痔疮患者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疼痛、瘙痒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着独到之处。其主要配方以苦参汤为主(苦参 30 克、黄柏 20 克、蛇床子 20 克、地肤子 20 克、花椒 10 克、明矾 10 克),加水 2000 毫升煎煮后,用先熏后洗的方式对肛周进行熏洗治疗,每次约 20 分钟,每日两次,连续熏洗 7 天。

中药栓剂:这种疗法主要针对内痔和混合痔,它的药效依赖于直肠黏膜吸收。临床研究表明,使用自制栓剂(包括地榆炭、五倍子、冰片),患者需在每次排便之后清洗肛门区域,放入一个栓剂,每天两次,持续 10 天。

中药膏剂:针对外痔及混合痔患者的典型症状,可采取多种具备消肿止痛、止血与抗瘙痒功效的治疗方法,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自制中药方剂(黄连 10 克,黄柏 10 克,冰片 5 克,凡士林 100 克)均显示出不错的疗效。使用方法是每次排便之后局部涂抹两次,一个疗程共 7 天。

2.3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针灸治疗:把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镇痛当作治疗准则,依照临床症状执行相应的干预举措。主穴选取长强、承山、二白、次髎:若有便血,就搭配血海、三阴交;疼痛的病人再加用阳陵泉、太冲;脱肛的病人则同百会、气海结合起来加以诊治。采用毫针针刺手段,对于实证者施行泻法,虚证者施行补法,每疗程留针 20 分钟,每周三次,持续两周。

艾灸治疗:针对脾虚气陷兼寒湿型痔疮患者,用温热疗法加强中焦功能并减轻疼痛。选取百会、气海、关元、长强这四个穴位作为施灸之处,每个穴位施灸时长 15 分钟,每天执行一次,共持续 15 天形成一个疗程。

中药灌肠:针对痔疮合并直肠炎患者实施,制定出以黄柏、苦参、地榆炭、白及为主药的中药保留灌肠方,具体配方为黄柏 15 克,苦参 15 克,地榆炭 15克,白及 10 克。用水煎熬提取之后得到大概 100 毫升的药液,把药液温度调节到大概 38cC ,然后执行保留灌肠 30 分钟,每天执行一次,整个疗程持续 10 天。

结语:

本文将重点放在中医中药针对痔疮治疗的机理上,从缓解症状、保证用药安全、防止复发、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它的独特优势,并依照辨证施治原则、内外同治理念以及传统特色疗法,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临床治疗计划。放眼未来,有必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治准则,并深入探究中西医融合的治疗办法,为痔疮的综合防治提供更为完备的执行指导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翔 . 中医辨证分型治痔疮,对症很重要 [J]. 人人健康 ,2025,(20):71-73.

[2] 李配瑶, 李晓弟, 李丹, 等. 基于循证理念的中医特色管理对痔疮合并便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5,39(03):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