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发展
李皓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呈现机遇月挑战并存状态,面对各种挑战,本研究从内容创新鼓励关注现实、融合多元文化与彰显个性;传播策略优化强调整合渠道、巧用技术与拓展国际传播;质量提升与规范注重坚守文学性、构建评价体系及规范语言使用等方面制定策略。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汉语言文学还需要持续探索创新,落实策略,克服困难,才能实现真正的传承与创新,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新媒体时代;文学质量
1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文学可以跨越时空,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过去,一本著作的发行通常要依靠纸质书籍或特殊的报纸途径,读者面很窄。现在,借助网络文学、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诸如玄幻、言情等热门题材的作品,不但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甚至在国外也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汉语语言文学得以广泛传播,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消极影响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对短信息的快速浏览,很难深入地进行深入的阅读与品味。传统文学的细腻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往往为读者所忽视。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其内容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一些作者为了追逐流量,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地粗制滥造,情节老套,缺少了文学和创新。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使得汉语语言的规范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构成挑战。
2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发展面临的挑战
2.1网络语言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如潮水般涌现。“酱紫”(这样子)、“有木有”(有没有)等词汇频繁出现在网络交流中。在网络文学创作里,这些不规范用语屡见不鲜,破坏了汉语言原本严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体系。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接触汉语文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不良的语言所误导,在平时的创作和表达过程中,会下意识地使用网络语言,从而妨碍了对传统汉语规范的学习和把握,动摇了汉语语言的传承基础,也不利于新时期的纯正传播。
2.2版权保护问题
一些网络平台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肆意转载、传播文学作品,使得作者的合法权益受损。例如,某些小众文学网站,大量盗用知名作家作品,以吸引流量,谋取利益。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复杂性,作者在发现侵权行为后,维权过程繁琐且成本高昂,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搜集证据、走法律程序。这种版权保护困境,严重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汉语言文学创作生态的健康发展。
2.3市场竞争激烈
大量的创作者涌入,让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海量作品中,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想要脱颖而出困难重重。有些作者为了迅速出名,选择跟风创作热门题材,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以玄幻修仙题材为例,很多作品都是情节雷同,人物设定相似,创新不足。而那些真正有文学价值的原创作品,却往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关注度和流量,淹没于市场的竞争之中,从而制约着汉语语言文学的多元化、创新性的发展。
3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策略
3.1内容创新
创作者要对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保持敏感,比如社会就业问题作为素材,进行带有时代印记的创作,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让文学作品的社会温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主动与多元文化相结合,从西方文学的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创作方法中吸取本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把傣族的泼水节文化和维吾尔族的歌舞文化结合起来,以扩大文学的视野,提高作品的包容性。另外,还鼓励创作者打破常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角度进行创作,擅长科幻的可以对未来进行大胆的畅想,喜欢古风的可以深入到经典的韵味当中,形成不同的风格,满足不同的读者的口味。
3.2优化传播策略
优化传播策略就是要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让两者实现优势互补。在报纸连载文学作品,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做直播专场,让作品既有官媒的权威认证,还能便于读者理解作品。在线下举办文学讲座、读书分享会,同步现场直播吸引线上的受众,不断扩大宣传的力度。再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阅读习惯,精准推送作品,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并制作有声书,借助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学场景,全方位提升读者的兴趣;搭建业内大拿的账号,对外输出文学作品,与国外的up主进行联动,扩大国际影响力。
3.3提升质量与规范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作品一定要坚守文学性,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多注重思想内涵的表达,不断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还要注重对文字的应用,多采用修辞手法体现汉语言魅力;同时提高审美要求,在文中营造情感美、意境美等,促使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被激活。为了保证文学的质量,可以邀请一些业内的专家、编辑、读者代表共同制定评价体系,指标要从思想性、文学性、创新性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定期筛选优秀的作品作为模版,供大家参考并规范创作市场。还要建立网络监督机制,规范网络语言使用,保留积极、大众认可的部分,摒弃低俗、不规范的词汇,提高创作者与读者语言规范意识。
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边界,增强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激发了创作形式的创新活力,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信息碎片化引发的浅阅读倾向、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冲击、版权保护的困境以及激烈市场竞争导致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这都严重制约着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健康发展。从内容、传播策略、质量提升等角度制定策略,有效推动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实现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新路径[J].长江小说鉴赏,2024(6):112-115.
[2]王梓鉴.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汉语言文学发展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49-51.
[3]王耿.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文学教育的新路径: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0):88.
[4]江欣焱.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分析[J].记者观察,2023(24):66-68.
[5]李宁宁.破圈与融合:新媒体时代网络缩写语传播机制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