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中国气韵:电视新闻如何构建“美丽中国”的视觉叙事
郑建妤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前言:
用有观点的新闻影像讲好中国故事,在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中展现中国气韵,可构建镜头下的“美丽中国”。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融入电视新闻的视觉叙事,无疑是电视新闻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正确选择。对于电视新闻从业者而言,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是发挥媒体优势、创新电视表达的重要基础;也是电视新闻承担起国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责任,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做出贡献的关键方法。现阶段,用镜头语言记录、讲述中国故事,需要以展现中国气韵为抓手,所以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十分必要。
一、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的核心框架
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的视觉叙事,应当明确核心观点,着力构建叙事框架。在此期间,要将“美丽中国”概念融入电视新闻制作全过程,用镜头语言解读、诠释中国气韵,以做好价值观宣传为目标实现多维价值体系的视觉转译。在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框架时,电视新闻制作者以镜头语言为载体,从以下方面着手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
第一,从生态文明层面着手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框架。以宣传生态为目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视觉图谱。这一期间要求新闻工作者用镜头及时捕捉生态环境中的美学要素,抓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光辉,从保护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等方面着手构建视觉叙事。“美丽中国”视觉叙事下,电视新闻要将镜头对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高清镜头记录、呈现自然景观、环保行动,宣传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视域下,新闻报道要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为出发点,立足“污染治理”“生态平衡”等核心议题打造极具感染力的视觉画面,构建追求生态环境的优美与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视觉叙事。
第二,从人文精神层面着手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框架。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目标,从展现中华文化底蕴与中国式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叙事尤为关键。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将“美丽中国”理念倡导的文化传承精神体现在镜头语言当中,从展示人文之美,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关系方面着手,运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城市风貌等核心符号,实现时空交错的视觉拼贴,打造独具特色的叙事框架。
第三,从社会和谐层面着手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框架。建设“美丽中国”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的视觉叙事时,也要用镜头展现社会和谐之美。依托多样的镜头语言,构建空间与情感可视化叙事逻辑,将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范式以及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形象用视觉画面完整呈现。这一期间,新闻工作者可利用科技创新、民生幸福、国际合作、产业升级等核心符号完成视觉叙事。
二、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的要素手法
电视新闻可利用直观性强、感染力十足的视觉画面呈现信息,并借助声音画面同时调动观众的多个感官,使其沉浸在叙事语境当中 [1]。同时,电视新闻也能够基于镜头语言和灵活剪辑,为观众的情感与认知发展提供引导,用独具特色的视觉呈现方式构建完整的叙事结构,实现价值观传递与文化传播。电视新闻的这些特点,在彰显镜头里的中国气韵方面颇具优势,可以为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提供有力支持。实践工作中,电视新闻主要运用以下要素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
(一)光影运用
在电视新闻的视觉叙事当中,光和影都不可或缺。光影的有效运用,可展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十分有利于增强画面美感,也有助于表达主题,创造中国气韵。新闻工作者可利用光影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基于光影交错方式呈现画面的动态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基于新闻摄影光线运用技巧增强光影的艺术效果极为关键,在新闻报道中用光影凸显主题、传递情感,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与氛围感十分可行。比如,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制造出类似版画的效果,让新闻画面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中,用镜头捕捉逆光、侧光画面,展现画面立体感和庄严气势;运用低角度和阴影营造神秘氛围,提升文化宣传视角下的新闻报道视觉叙事美感。
(二)镜头语言
在电视新闻中,镜头语言对观众感官、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观众情绪往往会跟随镜头移动而变化 [2]。新闻视觉叙事构建环节,镜头的差异化运动可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视觉效果,精准直接地传递情感、信息,呈现“美丽中国”。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根据叙事逻辑和画面呈现需求,推、拉、摇、移镜头,无疑构建精彩视觉叙事的必要前提。以农田风光主题的电视新闻报道为例,新闻工作者可通过推拉镜头的方式展示农业发展项目全貌,用摇镜头的方式展现乡村的热闹氛围,还可借助移动镜头的方式从细节处切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提升视觉叙事的感染力。用镜头语言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期间,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全景与特写景别的灵活切换,从优化景别选择方面着手增强新闻画面的叙事功能。特写镜头要运用“以小见大”的叙事逻辑,用“小而美”的镜头语言呈现“大时代”的独特魅力,塑造“美丽中国”绝佳形象。而在运用全景镜头时,新闻制作者往往需要将这种镜头语言运用到新闻开头或结尾,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增强新闻叙事的吸引力。
(三)色彩搭配
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时,色彩搭配是极为关键的要素。在中国,许多色彩都被赋予特殊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有效运用色彩将会让镜头语言的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在展现中国气韵方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常来说,新闻工作者要根据新闻报道的主题和内容,选择文化内涵以及象征意义与报道主题相配的颜色。比如,在报道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弘扬主题的新闻时,可优先选用红色;在报道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的新闻时,要优先选择使用绿色。当然,在色彩搭配环节新闻工作者还要从保持色彩、光影、景别协调的方面着手优化设计,在构建“美丽中国”视觉叙事期间强调各类型视觉要素的完美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的视觉叙事,是电视新闻品质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叙事方式、结构的科学调整,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中国气韵,电视新闻制作者要结合观众对音画互补叙事的偏好,优化深度报道的视觉呈现,推动新闻画面拍摄手法以及叙事结构创新。在未来,电视新闻构建“美丽中国”的视觉叙事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依托主动创新和持续改革提升实践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涛 . 镜头背后细节见真章——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叙事艺术 [J]. 新闻文化建设 ,2024,(14):157-159.
[2] 王泰沣 , 张勇 . 电视新闻演播空间视觉重构与跨媒介叙事——以上海广播电视台“魔都之眼”演播视觉改版为例 [J].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3,(02):93-100.
作者简介:姓名:郑建妤;性别:女;出生年月:1990 年6 月;籍贯:江苏;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记者);研究方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