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队形创编培养路径研究
包佳丽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322000
摘要:舞蹈教育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在舞蹈教育和未来的幼师职业道路上,舞蹈创编是重中之重,其中的舞蹈队形创编是提高舞蹈欣赏性的关键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初步探索舞蹈队形的创编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幼儿保育;舞蹈队形创编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是以幼师如何教育幼儿为目的的教育方法与技能训练。而舞蹈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舞蹈课程促进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专业能力做铺垫,也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素材的基础上,提高舞蹈鉴赏能力,并能根据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简单的幼儿舞蹈编创,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将来能更好的胜任幼儿园中舞蹈教学工作[1]。
幼儿舞蹈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创作。一般的幼儿舞蹈动作创编包括主体、基本动作设计、编排、队形场记的设计等,其中舞蹈队形的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能增强艺术编排的效果,提升作品的价值。在舞蹈作品中,优美的舞蹈姿势,良好的作品创意,是舞蹈表演效果的重要保障[2],但如果没有队形的编排与整合就无法发挥出舞蹈的最佳视觉感与艺术感。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队形创编练习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有领悟力不足,舞感较弱,模仿能力不强,但知识点接受、吸收、记忆能力快、创新思维丰富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队形创编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用到以下方法:
(一)强调动作要求,熟悉动作质感
一篇好文章的创作是从运用优美的词藻开始的,再将优美的词藻串联成好词好句,接着把好词好句组合成条理清晰的段落,最后将段落排版连接构成引人入胜的文章。同理,舞蹈也要先从点滴出发,从一个个单一的舞蹈动作出发,在熟悉一个个单一舞蹈动作后,把单一动作进行连接变成舞句,接着把一条条优美的舞句用队形等创编技法组合成舞段,最后将舞段合理衔接呈现出成品舞蹈。学生要熟练掌握动作要求和动作质感,增加学生自我满意度,提高自我效能感,才能呈现出一只完整的舞蹈,才能在队形变化的时候也不会慌乱和忘记动作要求。
(二)传递队形理念,了解队形种类
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运用立体化理论教学,注重开放式互动教学,这就需要学生从理论学起,比如什么是队形、队形的作用、为什么要学习队形创编、常见都有哪些队形等,相当于在学生脑海中新建一个个文件,增加文件中的数据资源,在积累一定的素材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回忆和创新中集思广益完成舞蹈队形创编任务。
在创编群舞中,个人的动作、姿态练习得好,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群舞的美感但无关乎大局,但将群舞比作文章,文章段落条理分明,层次有序,读者看着就会抑扬顿挫,主次分明。文章的段落就好似群舞中的队形,所以群舞的队形编排比单一的个人动作、姿态更为重要。
舞蹈队形的型态,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每个人都跳的一样或者分别跳自己的,与其他舞者很少有交集,我们称之为“独立式”;第二种是舞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变动组合成队形的,我们称之为“组合式”,这两种又各有队形变形,如:
1.独立式
(1)一字型:
每个舞者在观众面前一字排开,可以是横排、竖排、斜线,没有主次之分,每个舞者都跳近乎一样的动作。横排处于舞台的水平状,给观众以平直的稳定感;竖排处于舞台的垂直状,给观众以压迫的逼近感[3];斜排一般是舞态两个斜角之间直线的队形,给观众以纵深的视觉感。以上是直线队形,一字型排列还包括曲线型,如:弧线和水波状等等。
(2)雁字形:
这个队形与雁群飞过时的队形相似,以领头雁为中线,中间的突出来,其他的依次往后排列,在群舞中,这样的排列就有了主次之分,给观众以视觉的重心感,显得稳定、大气,有明显的目光聚焦点。
(3)方型:
方型一般由四条边组成,有四个直角,给观众以稳定的刚劲感,多用于集体舞段和主题动作时,不分主次,彰显出群体的力量。
(4)圆形:
圆形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比如从太极八卦的圆到为人处事的圆等等,圆形也是开心喜悦的象征,在少数民族的欢庆中,常常会手拉手围成圆起舞,是祭祀、欢度佳节、庆祝的象征。
2.组合式
组合式舞蹈队形是舞者与舞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紧密连接的产物,可以提高舞蹈的艺术效果,展示出不同舞蹈之美。在群舞中,出现多种情绪、人物关系时就会用到组合式舞蹈队形,宛如情感表达、矛盾冲突、高低美感、人物主次等,都会产生出不同的队形和多种编排流动变化。
(三)观看舞蹈视频,总结变化规律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要运用好学生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可以运用网上流量比较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主寻找队形,比如在《只此青绿》中看到一字型、雁型、组合型等,总结出在队形变化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个人队形站位的准确、集体队形变化时的路线、队形变化时的时间长短等,引导学生看中学、学中记、记中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运用知识储备,完成队形创编
学生在学习完队形创编的初级理论后,教师布置舞蹈创编任务,讲解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队形创编,运用刚学过的基础舞蹈队形自行创编,减少的任务的限制,提高学生自我研究和创新能力。
(五)学问思辨行用、点评教创演编
学生队形创编任务完成后,教师在小组展示、观摩互评、总结归纳、完善延伸等教学实践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参与研究,进行交互式学习,以“学、问、思、辨、行、用”为前提,“点、评、教、创、演、编”为主体,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环境[4],对学生运用鼓励式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产生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内部动机。
(六)寻找课外资源,丰富自身知识
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中,教育教学也有着长期性和间接性。引导学生在课后寻找课外资源,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如观看一个自己喜欢的舞剧或者群舞剧目,在这些视频中找出并画出有哪些其他的队形和队形变化方式,在丰富自身队形知识的同时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出一双有欣赏舞蹈美的眼睛,增强舞蹈欣赏能力,提高舞蹈艺术素养。
二、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基础必修课,以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幼师专业技能角度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舞蹈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初步学到舞蹈队形创编的方法,通过舞蹈队形创编为起点,中职学前专业学生从点到面慢慢深入舞蹈创编,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舞蹈教学的方法,为以后从事的幼儿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炳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向黎立. 浅析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J]. 大舞台,2010(04):157-158.
[3]董茂林. 浅谈舞蹈创作中队形的编排[J]. 商,2014(25):256.
[4]郑洋洋. 舞蹈作品创作中队形编排研究[J]. 艺术品鉴, 2021 (3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