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
易京晶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市 400054
一、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1.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新进展
进入 21 世纪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刘乐平 , 彭萍 , 艾涛(2004)研究发现,在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被颁给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J·赫克曼教授与丹尼尔·L·麦克法登教授。这一奖项表彰了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内所展现出的卓越成就。赫克曼教授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推动了选择性样本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而麦克法登教授则因其对自选择行为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深化研究而备受赞誉。2003 年,赫克曼因其在劳动供应、劳工市场和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准确地测量个体行为和市场反应。麦克法登的工作则侧重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发展,这些模型在交通、环境和劳动经济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信息经济学的新进展
21 世纪信息经济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王艳萍(2014)回顾 1969 年以来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尔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在信息不对称领域的深入剖析,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石。他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包括阿克尔洛夫的逆向选择理论、斯宾塞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斯蒂格里茨的信息甄别模型。刘红军(2016)在信息经济学中,基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研究强调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来提升市场运作效率,从而有效预防市场失灵。
3. 心理分析和实验经济学的新进展
常婕(2006)从心理因素分析经济学发展来说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凭借其将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融入经济行为研究的卓越成就,荣获了 2002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年卡尼曼因其对心理分析和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工作展示了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经济决策过程中。陈孝兵(2003)在研究中指出,维农·史密斯是首位将实验经济学作为研究手段的人。他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竞争价格理论和拍卖理论,并制定了实验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从而成为实验经济学名副其实的奠基者。
二、宏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1.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 21 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强调了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张静(2016)在文中指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凯恩斯主义基本思想与新古典主义方法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其早期阶段,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深入探究了导致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信贷市场无法实现完全出清的名义工资粘性、价格粘性和利率粘性的各种因素以及市场不完全性的根源。直到现在随着与新古典主义的进一步融合,新凯恩斯主义逐渐朝向新新古典综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借鉴新古典主义的 DSGE 模型,新凯恩斯主义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 DSGE),这一模型不仅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各自的局限,展现出了理论上的优越性。
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2000 年以后,DSGE 模型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主要工具,它允许研究者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模拟政策变化的影响。周业安,吴珂(2019)在研究中表明无论是基于真实商业周期(RBC)理论的 DSGE 模型,还是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 DSGE 模型,其核心都在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这一研究范式,该范式已成为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支柱性工具。DSGE 模型的显著优势在于其简洁性,能够将复杂的宏观经济议题简化为微观主体的最优化决策问题。
三、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新进展
1. 演化经济学
21 世纪见证了演化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这一领域的研究强调了经济系统随时间的演变和适应性,特别是在理解技术变迁和制度演化方面。严鹏(2024)指出演化经济学因为具有亲历史的属性,是研究行业史的极佳工具,并可使行业史研究反过来为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建构提供支撑案例。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及与之相关联的创新经济学多聚焦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包括已经成功实现工业追赶的日韩经验,对正在追赶而尚未完全成功的后发展国家的行业史则缺乏关注。同时,刘睿卓(2024)指出在中国演化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系统中新奇的创生、扩散和由此导致的结构变化的经济新范式,是理解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强大工具。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 21 世纪也有了新的发展,社会结构理论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动态和不稳定性。乔榛(2024)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生产力有了特殊的意义,它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将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提供了新的现实基础。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据。新一轮科技革命既是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延续,又是一次具有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放人的体力,而且可以解放人的智力。这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提供了最为现实的根据。
四、结论
西方经济学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且完备的理论体系,对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1 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如微观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 DSGE 模型,以及非主流经济学的演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乐平, 彭萍, 艾涛. 诺贝尔经济学奖、计量经济学与现代贝叶斯方法[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4,(01):1-6.
[2] 王艳萍 .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J]. 经济纵横 ,2014,(07):113-120.
[3] 刘红军 . 有限理性假设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J]. 西部学刊 ,2021,(04):63-66.
[4] 常婕 . 关于心理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 [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20-22+99.
[5] 陈孝兵 . 论经济学实验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J]. 经济评论 ,2003,(04):80-84.
[6] 张静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发展与问题 [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04):35-39.
[7] 周业安 , 吴珂 . 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J]. 学术研究 ,2019,(05):71-78+2+177 .
[8] 严鹏 . 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行业史:对中国矿山机械工业的分析 [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4,(02):74-91.
[9] 刘睿卓 . 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演化经济学逻辑探析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4,(09):105-108.
[10] 乔榛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术语革命:新质生产力 [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31(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