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初探
刘铭
武冈市龙溪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武冈 424400
摘要: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之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域;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乡村文化振兴属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分析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振兴价值,分析实践中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措施,对于落实战略及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1、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
其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方面(如图1所示)。
第一,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要。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特别是乡村地方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文明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提升,这也让其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需要满足农民的需要[1]。然而国内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无法适应农民的精神文化要求,存在一些问题,如并未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力度不足、缺乏建设主体等,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效果。基于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精神文明共同富裕。
第二,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其是农民在生产及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其中包含较多内容,如制度、生产、知识以及生活等,是农业社会文化体系,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能够反映乡村文明发展历程,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将乡村文明和现代文明进行融合,兼顾精神和物质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发挥乡村传统文化的作用[2]。除此之外,基于强化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推动城乡文化结合,用创新思想丰富乡村文化。城市和乡村文明共同发展,可以传承及培育优秀乡村文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第三,是有效抓手。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属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为战略的落实提供思想及精神引导,有效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地方产业进行结合,建立地方产业名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教育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强化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提升乡村人们的教育程度,为战略的落实提供人才保障。
2、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
2.1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首先,服务内容单一,方式落后。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到文艺演出、宣传报道、文化场所建设等,内容单一,缺乏目的性,无法适应人们的文化生活要求[3]。另外,服务形式落后,并未及时的进行优化和创新,互动性不足。其次,不均衡问题。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缺乏保障,一些居民的教育程度较低,影响了其认知及文化素养。各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存在差距,数量有限,无法适应人们的要求。最后,服务机构管理不足。很多地方并未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工作,并未制定严谨的规范及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如机构人员教育培训不足、缺乏健全的基础设施、人员数量有限等,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2文化设施并未得到高效利用
首先,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数量有限。很多居民的教育程度较低,或是不能体验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无法提升其文化素质,满足其精神生活要求。其次,缺乏健全的配套措施,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虽然建设了部分公共文化设施,然而因为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导致一些设备并未得到利用,无法充分发挥出其作用[4]。最后,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够便捷,影响了人们享受公共文化设施,无法提升设施利用率。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措施
3.1弘扬积极的乡村文化
第一,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有关人员应该明确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升保护及传承意识,尤其是口头文化遗产,保存好文化遗产,为后代了解农村文化提供支持,推动乡村文化传承。比如某地方人员组织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建立民俗文化展览馆,展示地方文化遗产。还收集了各种口头文化遗产,如谚语、民间传说以及民歌等,及时地进行记录,合理的整理,构建农村文化数据库,为农村文化传承及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5]。其次,加强文化挖掘及创新。有关人员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以及艺术手段,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产品,适应市场要求。文化从业人员应该听取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合理的观点,适应群众要求,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比如某地方文化从业人员和原创音乐创作人一起录制山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宣传地方文化,而且引入现代元素,提升文化作品质量。最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各地方政府应该重视乡村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增加资源投入,构建完善的设施,比如文化礼堂、公共文化馆等,建立多种文化课程以及学习交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途径,促使其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某地方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比如电影、读书等,引导人们提升阅读意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第二,培育新时代优秀乡村文化。要想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持续挖掘地方文化及传统民俗文化,并且赋予新的内涵。首先,尊重历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应该尊重及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中的重要资产,有利于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其次,融合创新,赋予新的内涵。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应该将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结合,引入先进的科技,保证文化产品符合社会要求。只有加强多元文化交融及创新,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6]。比如一些地方在旧房改造中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加入时代元素,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护传统建筑风貌,还能让建筑有新的活力,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最后,强化文化交流。利用多种交流平台,强化文化交流,持续提升乡村文化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让乡村传统文化可以走入城市及全球。
3.2强化乡村优秀文化宣传
第一,健全宣传手段。要想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率和效果,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的利用科技手段,健全宣传途径,对宣传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首先,运用互联网。网络已经变成人们沟通及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有关人员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文化宣传网站,开通公众号等,定期上传宣传内容,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内容,而且可以提升互动性。其次,利用现代传播媒介。现阶段,各种短视频平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户在不同平台上录制种田视频,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及了解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并且将农产品实施包装销售,增加农民收入[7]。在农闲时可以实施农家乐直播,基于这样的方式宣传地方风土人情,吸引更多居民返乡创业,还可以结合地方情况,开发独特的特色。另外,针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可以设置单独的账号,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展示,发布多种形式的资料,具体阐述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其文化及历史价值。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拍摄短片或微电影,通过故事化的内容,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观看积极性。还可以和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台等合作,制作纪录片,进一步探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知名主持人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最后,合理的运用物料媒体。如横幅、宣传画以及广告牌等,这些均属于有效媒介。有关人员应该合理的设计各种物料内容,让居民可以提升对乡村文化对认知水平,了解其内涵及特点。
第二,提升宣传质效。要想挖掘乡村文化内在价值,让人们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乡村文化,就需要准确的解读乡村文化,合理、客观地做出评价。另外,应该依据宣传对象需求,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要想提升宣传效果,应该结合人民需求,明确其对乡村文化的期望,从而有目的性的开展活动。还要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对此,政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文化机构发挥优势,持续探索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
第三,强化社区参与。要想提升宣传水平,应该调动人们的热情,让其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宣传活动中,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重视艺术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队伍,让专业人员到乡村当教师,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基于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及探索途径,还能让地方人民体会乡村文化的艺术魅力。其次,引入志愿者。可以引入社区志愿者,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基于多元化的方式,让地方人们明确乡村文化,主动的传承及保护文化。还可以建立文化互动平台,便于各地方人们相互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认同感。
3.3建立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需要借助乡村资源,基于多元化的方式,建立带有地方文化特点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一,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众所周知,乡村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乡村产业发展,为了促进乡村土特产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价值。基于深度挖掘地方信息,找出优势产业,有效地挖掘、整理及总结,从而合理的确定产品定位,科学的开展市场营销。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市场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挖掘文化内涵,同时用现代的表达方式体现文化特色,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第二,改善市场环境。要想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建立文化良性循环的环境。在制定规划及政策时,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比如税收优惠、储备土地、金融支持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在确定市场营销措施时,应该依据产品文化内涵以及市场需求,保证其满足消费者要求。第三,创新营销策略。文化活动日益增加,有关人员应该主动的参与进来,有效的展示文化产品,提升影响力。还要结合市场需求,积极的丰富产品类型和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路径,有关人员应该明确意识到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认真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特点,从不同的方面着手,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及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长群,陈秀,张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机理与路径——以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好花红村为例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 35 (22): 134-138.
[2]辛宛颖,刘一卓.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文化产业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陕南苗乡的案例分析 [J]. 经营管理者, 2024, (11): 95-97.
[3]杨丽芳. 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J]. 新东方, 2024, (05): 61-67.
[4]潘炜. 价值共创视域下乡村社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逻辑——对腾冲市下绮罗村的个案考察 [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5 (05): 52-64+75.
[5]李洪强. “内生力-创新力-融合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 [J]. 新西部, 2024, (09): 136-139.
[6]张昳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困境与纾解路径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 41 (01): 50-54.
[7]周舟,赵兴云.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以黔西南州为例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3, 3 (23): 110-113.
作者简介:刘铭(1972.2-),男,大专,中级,湖南武冈,汉族,从事工作: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