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化转型下银行风险管理的优化方向
王艺
长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一、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风险类型的新变化
数字化转型使银行面临的风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还出现了新型风险。其中,数据安全风险突出,银行对数据依赖加深,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会带来巨大损失,影响客户隐私、银行声誉和运营稳定性。技术风险也不容忽视,新兴技术漏洞及适配问题会影响银行系统稳定运行,导致业务中断。模型风险逐渐显现,大数据建模评估风险时,模型偏差或失效会使风险管理决策失误,银行难以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二)风险管理手段的革新机遇
数字化技术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更先进手段。大数据技术可全面挖掘分析银行海量客户、交易、市场等数据,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打破传统管理数据量有限、分析维度单一局限。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学习历史风险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与及时性。云计算技术为银行提供强大算力与存储能力,使大规模风险分析管理成为可能,降低硬件设施和技术维护成本。
二、数字化转型下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
数据是数字化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目前部分银行在数据治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数据质量不高,存在数据重复、错误、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使得基于数据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不可靠。另一方面,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严重,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各自拥有不同的数据资源,难以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导致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受到限制,无法从整体层面把握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二)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不深入
许多银行虽引入数字化风险管理技术,但应用较浅。大数据分析多停留在简单描述性分析阶段,仅总结呈现已发生风险事件,未深入开展预测性与规范性分析,无法预测未来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预警中应用不成熟,模型适应性和鲁棒性待提高,面对复杂多变风险场景,易预警不准确或漏报,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风险管理流程与数字化转型不匹配
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流程繁琐、效率低,与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敏捷特点不适应。风险识别环节主要靠人工收集分析信息,耗时且可能遗漏风险信号;风险评估环节方法传统,缺乏对数字化工具的有效运用,评估结果科学性和时效性不足;风险控制环节制定和执行措施缓慢,无法及时响应市场和业务变化;风险监控环节缺乏实时性和动态性,难以满足实时风险管理需求。
(四)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数字化转型下的银行风险管理需要既懂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银行现有风险管理人才大多缺乏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们的知识结构仍停留在传统的风险管理领域,对数字化技术的原理、操作和应用场景了解有限。人才结构单一,难以支撑数字化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银行在推进数字化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保障,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效果。
三、数字化转型下银行风险管理的优化方向
(一)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
加强数据治理是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银行应建立健全数据标准规范,统一定义与格式,明确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规则,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确保准确、一致和完整。同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搭建共享平台,实现集中管理与高效共享,方便各部门获取数据,提升利用效率。此外,加强安全管理,建立防护机制,运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保障数据保密、完整和可用,防止泄露与滥用。
(二)深化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
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其在风险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风险分析,挖掘潜在风险关联,整合分析不同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察觉的风险模式和规律。优化人工智能风险预测模型,提高其准确性和适应性,经训练调整使其应对复杂风险场景,实现精准预警。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风险管理平台,依业务需求调整算力和存储资源,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可扩展性。
(三)重构与数字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流程
优化和重构传统风险管理流程,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实现流程再造。在风险识别环节,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捕捉风险信号,通过监控业务系统、交易数据等及时发现异常。在风险评估环节,采用智能化评估模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干扰,使结果更客观可靠。在风险控制环节,通过自动化决策系统快速制定和执行措施,根据评估结果自动触发控制策略,提高及时性和有效性。在风险监控环节,构建实时监控体系,持续跟踪和监测风险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兼具金融风险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骨干开展讲座与实操培训,提升现有员工数字化技能与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招聘,吸引有丰富数字化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补齐人才短板。此外,通过校企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储备未来专业人才。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利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通道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数字化风险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五)强化风险文化建设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应树立全新的风险文化理念,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数字化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案例分享等活动,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使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建立鼓励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的文化氛围,在推动数字化业务创新的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既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又能够有效控制潜在风险,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四、结语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既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也提供升级机遇。银行要认识其对风险管理的深刻影响,正视当前数据治理不完善、技术应用不深入、流程不匹配、人才短缺等问题,积极采取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深化技术应用、重构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和风险文化建设等优化措施。通过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水平,银行能更好应对新型风险,保障稳健运营,为金融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随数字化技术演进,银行风险管理仍会面临新课题,需持续探索创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莫黔梅 .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控机制优化策略 [J]. 大陆桥视野 ,2025, (07): 47-49.
[2] 姬新龙 . 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经营效率和收益结构视角的观察 [J]. 现代经济探讨 , 2025, (06): 29-39.
[3] 苗全辉 . 数字化转型中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与策略 [J]. 财讯 ,2023, (21): 171-173.
[4] 陆岷峰 .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类型、特征及治理体系 [J]. 金融发展研究 , 2023, (10): 63-68.
[5]陆岷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 海南金融, 2023, (10):59-66.
作者简介:王艺(1987.2)女,汉族,湖南省湘乡市,研究生,经济师,从事银行经营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