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思考
方翠丽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 510980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数学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还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传统数学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以计算和解题为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主题式阅读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作业形式,将阅读与数学学习有机融合,以特定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能有效弥补传统作业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探讨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含义
主题式阅读作业是一种围绕特定数学主题或核心概念,通过整合多类型、多载体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与关联思考的作业形式。
二、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数学作业常侧重于机械计算与解题,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主题式阅读作业围绕有趣主题展开,如数学历史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将抽象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以“数学与建筑”为主题,学生阅读建筑中黄金分割比例应用的资料,感受数学在创造美中的作用,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
数学阅读有其独特性,需学生具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数学符号与逻辑推理能力。主题式阅读作业提供丰富阅读素材,包括数学科普书籍、数学史片段等,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这些能力,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长期积累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材,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促进知识整合与应用
主题式阅读作业打破章节界限,围绕主题整合多方面数学知识。如“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学生可能涉及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概率等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综合运用,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四)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主题材料时,需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面对“数学猜想的发展”主题,学生研读数学家提出猜想与验证过程,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当前数学阅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形式单一
当前数学作业多为书面习题,形式单一。大量重复性计算和解题作业,使学生处于机械练习状态,缺乏对数学学习的深入思考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 缺乏情境性
许多数学作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解题,无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种脱离实际的作业设计,使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3. 忽视个体差异
传统数学作业往往采用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都有所不同,统一的作业要求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无法完成作业而产生挫败感,学习优秀的学生则觉得作业缺乏挑战性,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4. 阅读量不足
数学作业中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阅读材料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阅读训练,导致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较弱,难以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概念,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四、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主题选择
主题是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的核心,其选择直接影响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1. 结合教材内容
紧扣数学教材知识点确定主题,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在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百分数的‘百变’应用”主题,让学生阅读百分数在折扣计算、税率缴纳、浓度配比等不同场景的应用资料,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百分数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百分数概念的全面认识。学习“图形的变换”时,设计“图形的‘魔术’变换——平移、旋转与对称在艺术中的体现”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图形变换在剪纸、绘画、建筑装饰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将课本上的抽象概念与实际艺术作品相结合,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 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主题,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如“校园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可细分出“食堂就餐中的数学”“操场活动中的数学”等子主题。“食堂就餐中的数学”中,学生阅读食堂菜品定价、成本核算、营业额统计等资料,运用小数、百分数、平均数等知识分析食堂的经营情况;“操场活动中的数学”则围绕跑道长度计算、篮球场地面积测量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相关测量方法和标准后,将数学知识与日常校园活动紧密联系。“购物中的数学智慧”主题,学生阅读超市促销活动规则、优惠券使用说明等材料,分析不同促销方式的优惠力度,计算最划算的购物方案,体会数学在消费决策中的作用。
3. 关注数学文化
融入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文化元素的主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古代数学的智慧结晶”主题,可选取《九章算术》中的经典问题、古埃及几何测量方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成就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文明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数学家的探索之路”主题,介绍华罗庚在数论领域的研究历程、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与数学计算的关联等故事,让学生从数学家的奋斗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对数学探索的热情。
4. 阅读材料选择与编写
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学生顺利完成主题式阅读作业的基础,需在来源、难度、特点
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1)多样化素材来源
除了常见的数学科普书籍和期刊文章,还可拓展更多元的素材。数学纪录片片段是不错的选择,如《数学的故事》《终极密码》中的相关章节,能以动态影像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还可选取数学相关的新闻报道,如“某桥梁建设中的数学计算”“奥运会中的数据统计分析”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当下社会事件中的应用。学习“概率”时,可选取彩票中奖概率分析、天气预测中的概率应用等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概率的实际意义。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材料的难度和呈现方式需有所区别。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选择以图片为主、文字简洁的绘本,如《数学启蒙》系列中的相关分册,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画和简单的故事情节传递数学知识。中年级学生可选用图文结合、有一定情节的数学读物,如《马小跳玩数学》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章节,文字难度适中,能引导学生逐步从图画阅读向文字阅读过渡。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提供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如简化后的数学建模案例分析、数学在科技领域应用的短篇论文等,如关于“共享单车调度中的数学模型”的简化分析文章,让学生接触更具深度的数学应用内容。
(3)注重材料趣味性与启发性
材料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发思考。在“数学与游戏”主题中,提供魔方还原的数学原理、数独游戏的解题策略等材料,魔方的变幻和数独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材料中蕴含的空间几何、逻辑推理等知识能启发学生思考游戏与数学的内在联系。“自然界中的数学规律”主题,选取向日葵种子排列的螺旋规律、蜘蛛网的几何结构等材料,配以清晰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界奇妙的同时,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奥秘,激发探究欲望。
五、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的实施建议
(一)指导阅读方法
在布置主题式阅读作业前,教师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如教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材料获取大意,怎样精读关键段落理解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如何做读书笔记记录重点内容和疑问等。以阅读数学科普文章为例,教师示范先浏览标题、小标题和图表了解文章主旨,再逐段精读分析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标注不懂之处,课后共同讨论。
(二)提供时间保障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有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和初步思考。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数学阅读课,让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主题材料。同时,控制其他书面作业量,为学生课后完成主题式阅读作业留出充足时间。
(三)加强过程监控
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业完成过程,通过课堂交流、小组汇报、在线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进展。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数学模型在环保中的应用”主题作业中,教师定期检查小组进度,引导学生调整研究方向,解决数据收集和分析中的问题。
(四)多元评价方式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作业成果的整体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态度方法等;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从他人角度发现问题和优点。如在评价数学手抄报时,教师先给出总体评价和建议,学生再根据评价标准自评,最后小组内互评并交流改进意见。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不仅关注作业结果,更重视过程表现。评价学生阅读的认真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能力以及在任务完成中的创新思维等。在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在商业促销中的应用”主题作业后,评价小组合作的默契度、成员的贡献度以及分析促销方案的创新性等。
3. 评价形式多样化
除传统的等级和评语评价外,还可采用展示性评价,如举办数学阅读成果展览,展示优秀手抄报、数学故事集等;激励性评价,设立“数学阅读之星”“最佳创意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积极性。
数学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将阅读与数学学习深度融合,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与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针对当前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选择主题、精心挑选和编写阅读材料、巧妙设计作业任务,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监控与多元评价,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助力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