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刍议高中生物学情景教学的运用

作者

刘伟

扎兰屯市第一中学 162650

前言: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知识体系庞大且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贴近生活的情景,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分析高中生物学情景教学的运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播放一段关于细胞内部奇妙世界的动画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遗传疾病相关的真实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1]。

(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教材中的表述往往较为理论化。情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创设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能量关系,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情景教学通常需要学生参与到情景的创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如在小组讨论情景问题时,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高中生物学情景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培养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作为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着重体现为对生命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深度认知与把握,生物学科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景十分必要,当学生置身于这些熟悉又具现实意义的情景中,能直观感受生物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更透彻地理解生命现象和规律,逐步形成科学且系统的生命观念 [2]。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在医院的血液科,经常能看到需要输血的患者,人体的血液有不同类型,而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以满足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造血干细胞具有这样的能力?通过这个情景,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细胞分化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深入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即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二)利用科学史实构建情景,提升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科学史实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利用科学史实构建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思考问题,提升科学思维。

比如,在教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可以还原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情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时,面临着众多复杂的性状,他没有盲目地进行实验,而是先对豌豆的性状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选择了七对相对性状进行重点研究。这就如同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因素,接着孟德尔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大量的数据统计,发现了遗传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为什么要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为什么要统计大量的后代个体?通过这样的情景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假说- 演绎法,学习到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提升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

(三)借助社会热点设置情景,增强社会责任

生物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涉及到生物知识的应用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借助社会热点设置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基因编辑技术”这一社会热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可以通过编辑基因来治疗一些遗传疾病,然而这一技术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比如有人担心基因编辑可能会被用于非人道的目的,如设计“完美婴儿”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应该如何合理应用?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这一技术的发展?通过这个情景,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四)运用实验探究营造情景,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实验探究营造情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营造探究情景:在一个温室中,种植着同一品种的植物,但是不同区域的植物生长状况有所不同。有的区域植物生长旺盛,有的区域植物生长缓慢。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五)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景,促进知识理解与迁移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 [4]。

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营养级,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能量卡片”,代表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然后让学生模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过程,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在传递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特点,通过这个角色扮演情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

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创设多种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促进知识迁移与运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情景教学策略,注重情景的真实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红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情景教学运用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2] 叶茂 .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情景教学探究——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为例 [J]. 中学课程资源 , 2024, 20(9):46-49.DOI:10.3969/j.issn.1673-2634.2024.09.015.

[3] 贾梦烨.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情景教学法应用研究[J]. 2025.

[4] 弯恺顺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情景教学策略探究 [J]. 天津教育 , 2025(13).

[5] 蒋倩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景教学策略分析 [C]//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