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差异分析与有效策略研究
罗雲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610066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首”。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数学教学和学生德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责任。数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抽象推理能力,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学术生涯奠定基础。而学生德育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打造有品格、有担当的社会成员。在数学教育中融入德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1 数学教学与德育二者间差异点
评估标准上存在明显区别。数学教学的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德育的评估则更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强调品德的培养。这反映了不同领域的评估侧重点,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发展的多方面关注。
短期教育目的不同。数学教学,短期要求学生掌握一个公式,或者证明,也可能是部分例题的做法,比较功利,学科德育短期目标则不太显然,只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作用,为学生培养良好品德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把握二者差异,充分了解如何针对差异提出二者融合的可行方案。
2 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符合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德育为教育之本,面向学生的数学教育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辨别是非,增长智力的能力 [2]。
第二,融合数学教学与学生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和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小组中协作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相互尊重和沟通协调的技能。这与学生德育中强调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相呼应,形成了全面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融合数学教学与学生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数学教学强调个体在学科中的发展,而学生德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不仅关注个人的学科成就,还能够意识到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综合上述内容分析,二者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3 构建数学学科教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数学学科教学德育的有效构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育者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元素,促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和品德上共同成长。
3.1 营造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自身所展现出来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训练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涵养,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此时,再将学科德育融入,学生会更好的接受,并培养学生品德。例如,在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数学思维过程和学习兴趣激发提供可能性。
3.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仅仅通过灌输教育方式是很难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才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与智育并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分享观点、互相支持,促进团队合作的同时培养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体现了学生德育的一面。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启发式问题和项目等,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技能。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培养自我管理、责任感和决策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定期的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面临的问题,进而促进德育的培养。
3.3 倡导课堂讨论,注重反思过程
倡导课堂讨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与同学们分享。这样的讨论可以包括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伦理观点和个人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同时为教育者提供了机会,引导学生在伦理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还应当注重学生反思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包括他们所采用的方法、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通过定期的反思,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数学决策如何影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大体思想,理解的思想越多,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使数学教育活动正常进行。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降低做题错误率,还能激发创新意识,最终助力学习成果提升。
3.4 联系数学史,引入多元化评估方式
众所周知,数学史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某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教师可以依据此过程去建构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在建构此过程的同时,引入数学史背后的德育元素,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关怀,彰显数学的魅力,能够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对于“ π ”的学习,学生可以看到祖冲之在 π 计算中的出色表现,他将 π 计算至 3.1415926 到 3.1415927 之间。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 π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人物[3]。再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名家祖暅,早在公元五世纪,总结出来体积公式,这个结果领先西方多年,以及我国数学家杨辉,它的“杨辉三角”特别出名,他的发现为二项式定理的提出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实例,都能够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我过古代数学家的敬佩之情,德育的培养显然渗透其中。此外,我们也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项目、口头报告和小组展示。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分享团队合作经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反思
综合来看,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出了新的育人价值,要实现德育与数学教育有机融合,教师必须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用数学故事、数学文化、数学活动去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史,提升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展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这种融合模式,推动数学教学德育策略的创新和优化。教育者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案例、引入实践活动,以及与其他学科领域深度合作,提升数学学科德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数学学科不仅成为学生认知和解决问题的锻炼场,更成为培养品德、塑造道德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最终真正落实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宁 . 融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职业 ,2021,(20):77-79.
[2] 赵越 . 果行育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04):127-128.
[3] 陈俊菁 . 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读写算 ,2021(19):29-30.
[4] 刘妍 . 深入发掘数学之美发挥学科德育价值 [J]. 理科爱好者 ,2023,(0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