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自拟双皮饮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梁湘钰 邱龙 陈宏道 王月平

1.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海南海口  570102 2.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海南海口  570102

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 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1- 。因此,探 种现代医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一种中医特色诊疗方案在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 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俞募配穴法是特定穴的配伍方法,同一 研究以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只给予西医基础 法针刺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分别评估中医症状评 的变化情况,观察自拟双皮饮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 用特点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和感染科 2023 年 11 月 - 2024 年 09 月住院的 60 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随

机分组,将卡片放入不透光、密封、系列编号的随机信封内,按就诊顺序拆开信封,得到病例序号及组别。以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2 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8~60(35.39±6.12)岁;病程2~10(6.15±1.74)

年。观察组: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18~60(35.43±6.10)岁;病程 2~10(6.18±1.72)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 P>0. .05。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合理限盐限水,补充营养,抗病毒、保肝降酶、利尿消肿、补充人血白蛋白等。连续治疗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双皮饮和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药给予自拟双皮饮口服,以益气活血,利水消肿为法,药物组成为:茯苓皮 30g,大腹皮 30g, ,黄芪 30g,生白术 30g,怀牛膝 15g,鳖甲 15g(先煎),泽兰 15g。水煎服,每日1 剂,分 2 次温 门、脾俞、章门、肾俞、京门、水分、复溜、公孙,具体操作方法: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先取 40mm 的华佗牌承臻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肝俞向脊柱方向斜 行捻转补法;肾俞直刺 0.5-1 寸,行捻转补法,均得气后出针不留针,然后取 ,期门斜刺 0.5-0.8 寸,章门直刺 0.8-1寸,京门直刺 0.5-1 寸,水分直 针用泻法,留针 30min,1 次 /d,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腹围、体重、24h 尿量、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彩超的检测评估,并于治疗 2 周后评估临床疗效。(1)中医症状评分:包括腹胀、黄疸、纳差、肋痛、乏力等中医症状,采用 5 级评分法(1~5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2)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 ALB、AST、ALT、TBI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肝脏彩超:根据超声征象进行评分,总分 9 分,3~4 分为轻度症状、5~7 分为中度症状,8~9 分为重度症状。(4)临床疗效:分为①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腹围缩小至正常,体重明显下降、24h 尿量明显增多,血清肝功能指标复常,肝脏彩超结果明显改善;②有效:症状减轻,腹围缩小,体重下降、24h 尿量增多,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彩超结果改善;③无效:未达显效、有效要求;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N*100%[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2.0 软件,以( 表述计量资料,行 t 检验;以 % 表述计数资料,行 x² 检验。P<0.05 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 1 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x ± s ,分)

2.2 腹围、体重、24h 尿量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腹围、体重小于对照组,24h 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 2 腹围、体重、24h 尿量对比  )

2.3 血清肝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 ALB 高于对照组,AST、ALT、TBIL 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表 3 肝功能指标对比(

2.4 肝脏彩超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脏彩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 4 肝脏彩超评分对比( x ± s ,分)

2.5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5。表 5 临床疗效对比 [n(%)]

表5 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4]。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 100 万人死于肝硬化,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乙肝新发人数约为 120 多万,其中近 30% 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1 年病死率约 15%,5 年病死率约 44% ~ 85%[5-6]。西医以基础治疗为主,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如肝肾综合征、电解质严重紊乱、肝性脑病等棘手问题,且需要反复和长期住院治疗,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7-8]。因此,探寻一种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治疗有机结合的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乙肝肝硬化腹水多归属于“臌胀”的范畴 [9]。其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鼓胀 [10]。自拟双皮饮作为一种针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中药方剂,其药物组成体现了中医对于肝硬化腹水病因病机的精准治疗策略。方中,茯苓皮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能有效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腹水症状,同时健脾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大腹皮具有行气宽中、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缓解腹胀、促进腹水排出有显著效果,常与茯苓皮配伍使用,增强利水作用。葶苈子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可通过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机制,改善腹水引起的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汉防己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其利水作用有助于减轻腹水。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有助于增强机体正气,利水作用则有助于消退腹水。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腹水。怀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其补肝肾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整体功能,其逐瘀通经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腹水的消退。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减轻腹水的产生。泽兰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消除肝脏的炎症和瘀血。

俞募配穴法源于中医经典理论,其中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上,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募穴则位于腹部,是脏腑之气汇聚之所。两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共同调节脏腑功能。在治疗脏腑疾病时,俞募配穴法能够发挥阴阳相济、气血调和的作用。在乙肝肝硬化腹水中,肝俞穴的针刺可以疏肝利胆、改善肝功能;脾俞穴的针刺则能健脾化湿、促进水液代谢。肝硬化腹水患者常伴有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血瘀现象,针刺俞募穴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针刺俞募穴还能缓解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腹围、体重、24h 尿量、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彩超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原因在于:自拟双皮饮作为中药方剂,其成分如茯苓皮、大腹皮等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的功效,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针刺治疗和中药方剂的利尿作用促进了尿量的增加,有助于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且能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中药方剂在减轻腹水的同时,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西医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自拟双皮饮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症状,缩小腹围,减少体重,增加 24h 尿量,改善血清肝功能指标,降低肝 超评分,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 崔玉晖, 孔庆辉. 护肝利水汤联合消胀方敷脐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22):110-113.

[2] 宋春荣 , 席奇 , 刘永刚 , 等 . 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对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 [J]. 中成药 ,2023,45(9):3155-3158.

[3] 陈文昊 , 施卫兵 , 杜大平 , 等 . 自拟腹水 1 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观察 [J]. 中医药通报 ,2023,22(9):45-48.

[4] 丁帅 , 杨永俊 , 李帅 , 等 .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纤维化、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40(6):1369-1376.

[5] 陈志鸿 . 五苓散加减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观察及对生存质量影响评价 [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2,16(6):479-481.

[6] 黄小明 , 丁茹琪 , 成芷婷 , 等 . 中医理论指导的个体化营养方案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3,10(12):76-79.

[7] 邵茉莉 , 杨敏 , 张丽 , 等 . 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 PCT、HBP、IL-7 表达水平对肝功能、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43(22):5455-5457.

[8] 关红孝 , 王红红 , 安德明 . 胃苓软肝消胀散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20(4):54-56.

[9] 张义松 , 赵桂荣 , 刘磊 , 等 . 中药敷贴联合茯苓导水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34(2):175-177.

[10] 王菁华 , 黄怡寒 , 金丹英 , 等 . 个性化中医营养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消退情况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20(2):261-265.

第一

作者简介:梁湘钰(1987.07-),女 , 汉族 , ,医学硕士 , 主治医师 ,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研究方向:针药结合治疗肝病、疼痛性疾病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 , 项目号 :22A2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