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于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的整本书教学研究
冯雨欣
鹤壁市高中 458030
前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整本书教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与思维发展平台,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强调阅读过程中多种元素的相互融合,包含文本与生活的交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阅读与表达的交融等,为整本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理念融入整本书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语文基于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的整本书教学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综合能力,在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中,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学生可以从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发展的逻辑,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还可以将书中的文化知识迁移到其他相关领域的学习中[1]。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下的整本书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学生进行阅读整本书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模仿与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体现在学生对整本书复杂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学生在欣赏整本书的文学艺术之美时,提升了审美水平,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表达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文化传承与理解上,学生在阅读经典整本书籍时,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
二、高中语文基于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的整本书教学策略
(一)以问题驱动,激活思维交融性特征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在高中语文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地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就像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能够为学生开启思考之门,引领他们走进文本深处,探寻作品的深层意义 [2]。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时,教师可提出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在《乡土本色》这一章中,作者费孝通先生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和例子,谈谈你对‘乡土性’这一概念的理解。”这个问题紧扣文本开篇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直接深入文本关键内容,找出诸如“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等语句,分析其中体现的以土地为生的生存方式、对土地的依赖等“乡土性”特征,而后教师可抛出具有深度和拓展性的问题:“《乡土中国》成书于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乡土性’在当今社会还留存着哪些痕迹?又有哪些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问题将文本与现实紧密相连,促使学生跳出书本,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社会变迁,促进思维与阅读过程的有效交融。
(二)借对比阅读,拓宽阅读交融视野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本中,找出阅读思想和背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作者写作的规律,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不同作家的相似题材作品进行比较,拓宽阅读交融视野。
比如,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把前八十回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作比较,请学生将前后两部分的情节发展进行梳理,并将贾府由盛转衰的变化进行比较,前八十回贾府虽然表面上依然繁荣,但是内部矛盾却逐渐显露出来,《大观园》被抄就是贾府衰落的象征;后四十回中贾府迅速衰落,人物命运急转直下,体现了不同写作者的写作区别。还可以对人物塑造的差异进行分析,拿林黛玉来说,前八十回对林黛玉的才貌以及敏感、叛逆等性格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诗作和言语也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后四十回中林黛玉这个人物在某些情节上显得有些单薄,其感情描写也和前文略有不同,借此比较,使学生对《红楼梦》的艺术特征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续书与原作在创作风格、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反思,以达到对整本书阅读视野的交融理解上 [3]。
(三)跨学科交融,提升阅读素养
在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的内容,融入相关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以“探寻乡土建筑里的智慧密码”项目为例,语文教师先引导学生研读《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建筑布局、功能用途的描述,让学生感受传统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家族观念,如四合院“北屋为尊,两厢次之”的布局,体现着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物理教师接过接力棒,带领学生剖析建筑结构中的力学原理,像福建土楼,其独特的环形结构为何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模型搭建与力学计算,明白这种结构能均匀分散压力,增强建筑的稳定性。生物教师则可以从生态视角引导学生思考,乡土建筑多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利用黄土的保温性,既冬暖夏凉又减少了对木材的砍伐。通过这次跨学科交融学习,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乡土中国》的精髓,更打破了学科壁垒,学会从多学科视角审视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基于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的整本书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设计交融性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整本书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星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J].课外语文. 2020(28):19-20.
[2] 高月玲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J]. 文理导航,2020(21):1.
[3] 王慧杰 . 让学生爱上阅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J]. 语文课内外,2020.
[4] 黄利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8):11-13.
本文系课题编号:2025-JKLX-066,课题题目:基于交融性阅读课程实践的整本书教学研究—以《乡土中国》《红楼梦》为例使用